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多维共生,对话未来人居 ——人居发展国际跨界峰会在汉成功举办

长江云新闻  2025-11-07 22:59:12
分享到:

11月7日下午,人居发展国际跨界峰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峰会以“多维共生·未来人居:跨学科对话与创新实践”为主题,是第八届武汉设计双年展期间的重要学术活动,由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办,联合国人居署特别支持,来自规划、建筑、科技、艺术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共话未来城市与人居发展的新方向。

携手共创未来人居蓝图

开幕式上,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多国项目办主任斯里尼瓦萨·波普里(Srinivasa Popuri)进行开场致辞。他表示,武汉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市,正以湿地修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为重点,展现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国际风范。他指出,当前全球仍有约11亿人生活在非正规住区或贫民窟,面对严峻的住房和人居挑战,未来城市建设应从单纯建房转向赋予尊严,通过融合生态、社区、设计与再生的综合方式,建设更可持续、有韧性和包容的人居环境。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程明华副局长在随后的致辞中指出,探索“多维共生”的未来人居路径,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武汉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使命。他表示,近年来,武汉立足“百湖之市”的生态优势,构建以湖为单元的城市空间结构,探索城湖共生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规划师进社区”等机制,推动构建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的新格局;率先将低空空域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打造全国首个超特大城市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网,拓展人居环境的未来维度;统筹数据智能与人文传承,创新设计方法,打造出一批有温度、有智慧的规划实施样本。

四位专家跨界开讲

峰会的主旨演讲环节精彩纷呈,四位专家从生态、社区、科技、设计等多维视角,带来前瞻思考与实践案例。

联合国人居署高级顾问唐华德(Tom Wolters)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从中国到世界,共建生态文明》为题,阐释了“绿色、韧性、宜居”三大支柱理念,认为武汉在“海绵城市”等领域的探索,为全球提供了重要范例。

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带来题为《社区的温度——阿那亚的社区营造实践》的报告,分享了文化艺术如何激活社区活力,让建筑成为承载生活美学载体的经验。他提出的 “让运营赋予建筑持续生命力”的理念,为当下存量阶段的城市更新、社区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谭刚毅教授以《面向未来低空人居环境的设计》为题,提出“天—空—地—海”一体化城市发展新构想,探讨低空经济在城市建设中的战略意义,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引。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创始人董功以《平凡之物的再生》为主题,通过烟台所城里图书馆、阳朔糖舍酒店等案例,在平凡场地中发掘历史记忆,用建筑语言实现新旧对话,展现了对城市中平凡之物的珍视,对时间连续性的尊重。

思想交融 启迪未来

最后,峰会主持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未来的人居发展需要系统思维,既要关注宏观的生态格局,也要注重微观的社区营造;既要展望前沿的技术发展,也要传承宝贵的历史记忆。这四个维度并非割裂存在,而是相互支撑、彼此成就的整体。

江城武汉 以设计对话世界

本次人居发展国际跨界峰会以“跨界对话、融合创新”为核心,推动了国际与本地的深度交流,展现了武汉作为“设计之都”的开放姿态与创新气质。

从生态修复到数字智能,从文化社区到未来空间,武汉正以设计为媒,构建人与自然、城市与区域的共生新格局。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悦 通讯员 李玉华)

责任编辑 程艺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