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孝感孝昌:阔步迈向绿色崛起新高地

湖北日报、云上孝昌  2025-11-04 14:21:48
分享到:

金秋时节,孝昌大地热潮涌动。惠洋电器智造车间每秒下线一台微特电机,“四好农村路”上新能源公交车载着群众驶向幸福生活……这是一幅绿色发展的生动画卷,更是一曲奋发进取的铿锵乐章。

站在新起点,孝感市孝昌县正锚定“建成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抬升标杆、奋发进取,加快建设“五美”(精美县城、和美乡村、富美产业、绿美生态、孝美人文)新孝昌,谱写绿色崛起新篇章。

孝昌城区新貌。(韩绍 摄)

工业赋能挺脊 崛起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深秋时节,惠洋电器34条自动化生产线轰鸣不息,平均每秒就有一台直流无刷电机下线。这个20年前引回的机电产业火种,已成长为年产值超16亿元的龙头企业,成为孝昌工业崛起的生动缩影。

面对“无资源优势、无产业基础”的困境,孝昌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耕PCB线路板、微特电机、电气电缆等机电制造、绿色新材料产业。

湖北龙腾电子的员工在线路板曝光车间工作。(徐文 高玉峰 摄)

链式发展,是孝昌工业崛起的方法论。以惠洋电器和龙腾电子为龙头,孝昌瞄准打造武汉都市圈机电制造基地定位,精准开展链式招商。在坚丰科技,工人们为惠洋电器量身定制精密转轴,每年助其节省成本超300万元。随着利之达科技、全成信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聚集,完整产业链条使孝昌在微特电机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三,PCB线路板占据全省35%份额。今年,孝昌机电产业入选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孝昌工业崛起的动力源。孝昌积极争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孝昌”的科创格局,与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动力传动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空调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碳材料创新中心等8家省级科技平台。利之达公司攻克技术难关,生产的TCV陶瓷基板填补国内空白;伟航智能将五道工序整合为一,使客户单件产品加工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20多分钟;安兰斯电气打破中央空调电机被外资垄断的局面。目前,孝昌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龙腾电子、坚丰科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绿色发展,是孝昌工业崛起的加速器。恒昌电工从废紫杂铜中“淘金”,年销铜杆过10万吨,营收突破70亿元。同时,该公司向电气电缆等应用领域延链强链,带动恒晟线缆、红旗阳光线缆等上下游企业聚集,助力澴西工业园形成绿色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海越电气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光储充一体化建站方案”,实现了新能源应用的集散控制,成为国内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

从点状突破到链式集聚,孝昌强化“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共识,以小步快跑推动工业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1年翻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2个,其中70%为工业项目。

城乡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清晨,季店乡厉店村71岁的何洪光手持老年卡,登上新能源公交车,40分钟后便抵达县城。“以前出村得扛着农产品蹚泥路,现在路平车稳,20分钟就有一班。”他感慨道。

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是关键。近年来,孝昌坚持以路兴业、以业促富,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农村公路总里程超3200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800公里。2024年,孝昌的经验做法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今年,孝昌作为湖北省“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验收考核现场,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美丽农村路不仅改善了乡村环境,还促进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绿美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在小悟乡笔架村,盘山公路让高山绿茶当天运抵县城加工,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作为全省农村寄递物流助推农产品上行试点县,孝昌建成1个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211个村级站点,物流车进了村,实现“田间到舌尖”的快速衔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孝昌坚持“统筹布局、片区推进、系统集成”,基地、园区、景区一体谋划,种植、加工、农旅一体推进,滚动建设8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在邹岗镇,万亩太子稻现代农业产业园迎来丰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孝昌太子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丰山镇发挥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形成“一季赏花、三季品桃”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亿元。周巷镇发展高端苗木5万亩、生态茶叶6万亩,强村富民效益显著。

位于晏家河乡村振兴片区的九丰智慧农业,是华中地区体量最大的数字化蔬菜种植产业园。10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35万平方米的冬暖式大棚应用物联网技术,种植高档果蔬90多种。在解说机器人“旺宝”的引导下,这里已成为孩子们接受科普的乐园。

融合之路不止于种养。孝昌围绕建设武汉都市圈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建设万亩太子米农业科创园,建成桃产业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目前,全县太子稻、苗木、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面积达68.89万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4家,“两品一标”农产品达32个。

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县7个A级旅游景区、12个农旅融合示范点、200余个休闲农庄相映成趣。新湖北党政军诞生地(孙家畈革命旧址)、抗大十分校旧址等红色景点熠熠生辉,澴水湾田园度假区、农夫子茶旅融合片区等一批农旅新项目新场景竣工运营。今年前9个月,全县接待游客596.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47%、23.92%。

充电桩进了村,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给爱车充电。(蔡青阳 摄)

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在孝昌,富美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

成果惠及百姓 民生改善增强群众获得感

傍晚时分,七里湖公园内灯火初明,市民三三两两地沿湖漫步、健身。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人绕行的臭水沟。

改变得益于投资6.3亿元的七里湖综合治理项目,采用海绵城市技术,打造出融休闲公园、文化体育中心和商业街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与修缮一新的孙家畈革命旧址交相辉映,已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价值评审。

这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对民生改善的重视。“十四五”以来,孝昌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85%,在加快推进“三河六岸”环城花园、二水厂等一批民生重点工程的同时,贴心的公共服务正温暖着不同群体。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孝昌不断完善创业基地基础设施,织就水电路网讯和融资平台等“硬支撑”,为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围绕“医食驻行健、业教婚育调”十大需求,提供33项服务,让800多名新就业人员找到归属感。

爱与温暖,在“一老一小”中蔓延:57家“幸福食堂”里,老人们享用着可口饭菜;推行“三阶培育”,为全龄段孩子提供托管、兴趣培养与社会实践;通过12个教联体,43所农村学校共享县城学校优质资源,空调和游泳进校园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因医共体建设得以改善。市县专家常驻乡镇卫生院;县一医院医共体建立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已实现1.4万余份检验影像报告“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县域互认”,为群众节省费用200余万元。

基层治理的创新,为改善民生筑牢根基。得益于村(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在城区打造儿童关爱、青年发展、老年幸福的全龄友好社区,在农村分类建设“产业共富、文明浸润、和谐共治”乡村。明星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实行“六星志愿服务”,形成“人人参与、凝心聚力”的治理格局。以“三个户户”为抓手,做实“小夏说法”“十分钟服务承诺”“四事工作法”三大协同治理品牌,做到群众有呼必应,确保村湾“没有事、不出事”。

如今的孝昌,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串联起全龄友好的温暖链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撰文:沈多奇 黄克强 高玉峰 宋佳明 朱伟

一审:刘爽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