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

唱辽阔  2025-11-04 12:52:40
分享到:

在中国版图上,湖北如一块美玉横卧长江中游,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这片曾孕育荆楚文明的厚土,如今正以昂扬之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走进这块风起云涌的改革沃土,思考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望科技大势、望改革大潮、望发展大局,要求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对新时代的湖北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一年,可开新局,一年,可展蓝图,一年的奋斗正在结果,一年的收获令人感慨。回望这一年,湖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书写下沉甸甸的荆楚答卷。

一、“领跑主赛道,在中部地区是打头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湖北发展“领跑主赛道,在中部地区是打头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湖北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使命的期许。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扮演着“领头雁”角色,其表现直接关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地与成色。

“领跑”,体现在湖北之于中部的分量。2024年中部六省GDP规模约占全国21%,其中湖北GDP占中部地区比重也是约占21%,而人口仅占约16%。这一比例差,凸显了湖北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湖北人均GDP达10.28万元,是中部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打头”,体现在湖北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汉襄宜“金三角”的聚合,带动全省17个市州竞相发展,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这种“整体起跳”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桎梏,为中部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二、经济大省,必须勇挑大梁

“这里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更是一片光明。”去年考察湖北时,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饱含深情与期待,鼓舞了无数荆楚儿女。

放眼全国,十个经济大省,占据全国61%的经济总量,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堪称中国经济的“四梁八柱”。湖北作为全国第七个GDP突破6万亿元的省份,其表现如何直接影响全国经济基本盘的稳定。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保持“大省领先、中部领跑”的竞进态势。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湖北“三驾马车”稳健奔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达6176.9亿元,同比增长25.3%,大幅高于全国21.3个百分点。

湖北的“挑大梁”,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对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前十大重点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电气、化工、有色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湖北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诠释了经济大省“稳盘聚力”的责任担当。

三、擦亮科技创新这块最大“金字招牌”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习近平总书记6次考察湖北,无不心系科技创新。去年11月,总书记明确要求湖北“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某种程度上,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最大的优势、最亮的招牌,就是科技创新。

看矩阵——湖北已形成由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组成的科技创新力量矩阵,展示了强大的创新实力和潜力。

图为高速磁悬浮测试线

看成果——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智能卫星遥感系统、全球最快磁悬浮技术、国内首款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芯片、国内首台原子量子计算机……这些前沿技术正在重塑湖北的产业面貌。

看态势——最新《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武汉在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位居第13位,在中国城市中位列第5,连续7年保持上升态势。

看机制——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前三季度,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较上半年加快8.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10.9%。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使湖北从“科教大省”向“科创强省”华丽转身。

四、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如今,这一传统优势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从“九省”到“九州”,从“通衢”到“通商”“通融”,湖北矢志不渝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开放枢纽进化。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武汉定位为经济版图的“钻石之心”,武汉入选国家陆港、港口、空港、生产服务、商贸物流枢纽城市,“五型”齐全同样是中部唯一。武汉—鄂州同城化推动双机场联动,使武汉成为全国第4个、中部唯一的双机场大都市。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大幅攀升,是全国首个获批国际机场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有望跻身国际快递第一梯队。

湖北的“通”,已从物理通道升级为要素流通、经济融通。前三季度,铁路、民航、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26.9%、9.4%、8.1%,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374.82亿元,经济循环流动更加畅通。通过中欧班列、陆海联运、空中丝路等通道,湖北正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大通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前置仓+独立站”模式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店开全球、货卖全球”。湖北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双循环战略枢纽功能、制度型开放体系实现“三个再提升”,传统区位优势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五、一年开新局,更要打开五年、十年的格局

走过岁月沧桑,愈加豪情万丈。去年考察湖北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荆楚大地饱含期待——“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对标总书记对我们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湖北认真思考“什么是支点、怎样建设支点”。今年新春第一会,湖北定下支点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年来,湖北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以“开新局”的担当,为支点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湖北已锚定更高目标:到2030年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左右,到2035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未来5年,湖北需从6万亿增至9万亿,年均增速底线约5.7%-5.8%。这是一个富有挑战但通过奋发进取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大江奔流处,支点立潮头。从能级跨越到科创引领,从产业倍增到枢纽提能,从美丽湖北到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从“一年开新局”的扎实起步,到五年、十年的宏伟目标,湖北的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战略定位,锚定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来 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 卓

总监制:何 伟

策 划:臧 志

监 制:吴博军

统 筹:谢   珍、李   昕

撰 稿:尹华正

编 辑:秦道冠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