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温馨画面,见证生态之变!“爱心小鸟”白鹡鸰成了沿河公园的常客
云上保康  2025-11-04 09:06:39		        
			    
			深秋的襄阳市保康县沿河公园,一幕生动的场景正在上演,一只黑白灰三色相间的小鸟,淡定地在晨练人群旁踱步。它纤细的双脚交替前行,长长的尾巴有节奏地上下摆动,那气定神闲的模样,活像一位在自家后花园“遛弯儿”的绅士。

这位公园里的“常客”,就是人称“点水雀”的白鹡鸰。过去,它们更偏爱远离人群的溪流和河滩。如今,却把热闹的公园当成了自己的新家和个人“秀场”。
“几年前在公园看到这么不怕人的鸟,还挺新鲜的。现在几乎天天见,它们就在你脚边找虫子吃,都成‘老邻居’了!”每天来公园散步的张先生笑着说。如今,许多市民都像他一样,会默契地放轻脚步,不去惊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程传宏/摄
白鹡鸰为啥这么“淡定”?这背后藏着保康县生态改善的“密码”。
据保康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股负责人李宏山介绍,这位“散步君”来头不小——它脸部白色,眼部周围和胸前有独特的黑色斑块,形似一个可爱的“黑色爱心”,因此也被不少网友亲切地称为“爱心小鸟”。
“白鹡鸰可是环境的‘质检员’。”李宏山解释道,“它们愿意在公园安家,还这么‘亲人’,直接印证了我们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公园水体更干净了,昆虫多了,绿化也更好了,加上市民们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共同为白鹡鸰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环境。”

在这幅和谐画卷里,每个人都在扮演着温柔的角色:家长们教会孩子用眼睛观察而非大声追逐;摄影爱好者们用长焦镜头远远记录,绝不打扰;公园管理方也特意保留了一些自然角落,为野生动物留下生存空间。
一只小鸟的悠然“散步”,看似平常,却是保康县生态环境改善的最佳代言。它轻盈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进步;它摇摆的尾羽,仿佛在为这座城市谱写一曲轻柔的和谐乐章。
通讯员:杨彦华
编校:正红
一审:赵硕
二审:秦志鹏
三审:李广儒
责任编辑 刘益谦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