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2976亿元,增长113%!看看荆州这步伐!

荆州发布  2025-11-03 19:44:51
分享到:

清晨的荆州古城东门宾阳楼下,一抹赤色掠过青灰的城墙。身着战国袍的少女穿瓮城而过,衣袂在晨风中扬起,仿佛千年楚魂与当代青春撞个满怀。不远处,摄影师快速调整镜头,化妆师手持发簪匆匆上前——这场关于“穿越”的旅拍,已成为荆州古城的日常。


古老的城墙,因这抹青春红色而焕发新生;年轻的体验,因这厚重历史底蕴而独具韵味。

当传统非遗技艺遇上潮玩文创,当千年楚乐与现代科技恢弘交响,当实景三国剧在三义街鸣锣,金戈铁马的豪情便从书页跃然眼前……5年来,这座长江边的千年古城,执文旅融合之笔,把“文化存量”写成“发展增量”,让静态的历史遗迹成为动态的叙事舞台,让千年的文化通过当代审美重新流淌,为古城注入崭新的时代活力。

守根铸魂 让遗址“活”起来

荆州城墙11号马面考古探方内,考古人员轻刷尘土,显露出青砖叠压的“墙包墙”奇观——五代、宋、明、清各时期城墙如年轮般层层相嵌,这些深浅不一的砖石,如一部立体的史书。这处持续4年的考古发掘,首次实证了荆州城墙千年延续的营建史,也成为“十四五”时期荆州文化遗产“活化”守护的生动缩影。

图片

古城上演灯光秀

5年来,荆州以文传脉,以系统性保护让历史遗存焕发新生。《走马岭遗址保护规划》《郢城遗址保护规划》等相继编制完成,《荆州城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2025-2045)》续编工作加快推进。从秦家咀墓地、楚纪南故城、龙凤庄遗址等考古项目入选“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到石首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名单,荆州考古工作捷报频传。尤其是纪南城遗址考古工作,通过廓清宫城边界、探明烽火台遗迹,再现了楚国都城的营建智慧,让“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从文献走入实证。

让文物“活”起来,更需要创新表达。最早的楚简“药方”、最早的楚简“字谜”、迄今最早乐谱……今年10月14日举行的“荆州区域新发现战国秦汉简牍与中华历史文明”学术会议上,发布“荆州简”最新成果及多项“之最”,为公众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楚国画卷。

5年来,荆州简牍两度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秦家咀楚简《九九术》惊现最早乘法口诀,王家咀楚简《乐》重现失传千年华章,让古老文明与当代深度对话;荆州博物馆推出《荆楚瑰宝趣味讲堂》,让青少年在研学中触摸楚文明脉搏;荆州文保中心“让有机质文物重获新生”技术入选全国十佳案例,大国工匠吴顺清带领团队,将荆州经验带向三星堆、海昏侯、武王墩等全国考古现场。

古今交响 让楚韵“潮”起来

当科技与文明交汇,历史便在新的舞台上苏醒。荆州,这座千年古城,用创新的笔墨,续写楚文化的时代新篇。

科技为媒,让千年楚韵焕发新生。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荆州古城东门宾阳楼前,数百架无人机在游客的惊呼声中翩然升起,在夜幕中勾勒出千年文化的图腾;古城光影秀高潮迭起,人群攒动,千年城墙上书写着光影史诗,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荆州古城游客年接待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75万人次攀升至2024年的124万人次。

图片

《楚乐》演出片段

荆州方特园内,科技与文化的对话仍在继续。《屈原》的诗人风骨与《楚乐》的编钟礼舞,通过全息投影与数控舞台,生动再现了楚国文化的瑰丽画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让荆州方特超10次登上中央电视台,产生巨大的品牌曝光与影响力,也让游客深刻感受到了荆州的城市魅力。”华强方特(荆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晨说。

图片

荆州博物馆深受文博爱好者和游客喜欢

创意为桥,让传统文化走入现代生活。在荆州博物馆文创区,以玉覆面、凤鸟莲花豆等文物元素开发的戒指、项链、手串、胸针等受到不少女性游客欢迎,楚式漆器技艺不再囿于展柜,而是化作文创首饰、家居雅器,走入现代生活;沙市码头文创园,老厂房变身“湖北最美文旅新空间”,工业遗存与艺术展览、文创市集共生共荣;“荆州战国袍”更是引爆社交平台,仅荆州古城内就涌现旅拍妆造店40余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文旅新业态。

活动为引,让世界看见荆州魅力。从荆州马拉松到“与辉同行”专场直播,从楚文化节到中国电影大数据荣誉之夜……近年来,系列大型活动轮番登场,专家学者、电影人、音乐人以及运动员齐聚荆州、热议荆州、推介荆州,成为了旅游市场推广的“助推器”,让千年古城荆州成功“出圈”。今年端午期间,荆州龙舟赛被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海外官方账号向全球推介,荆州把“中国故事”翻译成“世界热搜”。

全域焕新 让荆州“连”起来

“从早到晚,像追剧一样。”今年国庆,“千年一城满风华”项目首次串联东门、大北门、南门,将古城三大节点“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融合楚韵、英雄与市井风情的“千年风华”体验廊道。游客于此移步换景,应接不暇,直呼“看不过来”。这不仅是空间的贯通,更是体验的升级。

图片

千年风华,一见如故

荆州,正悄然完成一场从“游览”到“体验”、从“景点打卡”到“全域沉浸”的旅游嬗变。

图片

游客参观文物

近年来,荆州博物馆与楚王车马阵景区联动直播,带观众走进考古现场,聆听楚文化的深沉回响;方特、荆州古城等核心景区推出联票畅玩模式,打破景区壁垒,推动资源整合。

图片

楚王车马阵里的战国袍

“‘十四五’以来,荆州以全域旅游理念重塑发展格局,明确以古城5A级景区创建为核心引擎,系统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构建起‘一城四区’空间布局——以荆州古城为龙头,纪南文旅区、洪湖红色生态旅游区、天鹅洲湿地生态区、松滋洈水风景区协同发展。”市文旅局副局长李征宇介绍。

图片

监利周老嘴镇开展红色沉浸式文旅

业态也在全域格局中不断焕新——

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荆州区浅山森林美术园、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体育旅游成效显著,松滋洈水体育旅游线路获评国家级项目;

夜间旅游精彩纷呈,纪南文旅区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湖北文旅·荆街创成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

图片

荆街上演文娱活动

5年来,建成开放湖北文旅荆街、浅山森林美术园、荆州国际赛车场、石首天鹅洲麋鹿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与体验场景全面焕新。

产业聚势 让旅游名片“亮”起来

“十四五”时期,荆州文旅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5年,预计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7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6.08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分别增长82.5%和113.6%,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图片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荆州擘画文旅发展新蓝图。李征宇表示,市文旅局将大力实施文化铸魂战略,整体提升文化影响力,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工作,全力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同时,构建全域新生态,以“一城四区”为主轴,推动“全季运行”,强化“全时驱动”,打造四季皆景的旅游新模式,发展独具荆州特色“早经济”新引擎和“夜经济”聚集区。

根据《荆州市整体提升文化影响力行动方案》,荆州设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建成全国特色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300亿元,建成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荆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展现地、活动聚集地、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数据增长到格局重塑

从项目建设到品牌塑造

荆州正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

在融合中焕新,在创新中前行

一幅“全域皆景、四季可游、昼夜同兴”的

文旅新画卷

正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 荆州发布 记者 伍丹 孙颖 通讯员 周媛)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