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38.83元遗产,诠释新时代“焦裕禄精神”
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一位88岁老人悄然离世。他的工资卡余额定格在38.83元,他的生命定格在奉献了49年的土地。罗官章,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用一生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精神史诗,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与罗官章,两位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却有着惊人相似的精神图谱。他们都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献给了脚下那片土地,都以近乎苛刻的简朴,反衬出对人民的无限慷慨,都以临终牵挂诠释了什么是“死不瞑目”的责任担当。罗官章工资卡上那微不足道的38.83元,与焦裕禄留下的破旧藤椅,形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应,共同诉说着共产党人“心中有民”的质朴情怀。
“心中有党”是罗官章一生的精神坐标。在他衣柜里,那七枚用布层层包裹的奖章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为锃亮。2016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殷殷嘱咐深深刻入心田。从1956年入党至今,无论身处何位,他的政治品格始终如一。今年上交的520元党费,是他用特殊数字对党做出的深情告白,更是他“心中有党”的生动注脚。这种忠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化在血液中的坚定信仰。
“心中有民”在罗官章身上体现为与牛庄乡亲血脉相连的深情。他常说:“乡亲们荷包没钱,死了也闭不上眼。”这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他为民担当的原动力。从研究天麻到种植烟叶,从发展中药材到探索农旅融合,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寻找让乡亲们致富的路子。即便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试验桶栽天麻的新技术,还在叮嘱创业者“除草要及时”。他的民本情怀,就藏在那一个个炕洋芋的简朴晚餐中,藏在塞给困难乡亲的300元、500元中,藏在婉拒乡亲份子钱的临终嘱托中。
“心中有责”让罗官章将退休视为新的起点。1997年退休后,他便重返牛庄,这种“退而不休”的选择,源于内心深处对脚下土地和身边群众无法割舍的责任。他帮助返乡青年王正望重拾信心、打开销路;他指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使牛庄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甚至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与村干部探讨“走多渠道发展的路子”。这种责任担当,不是一时一地的冲动,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将个人价值完全融入群众福祉的崇高选择。
“心中有戒”在罗官章身上化为令人动容的清廉自律。工资卡上38.83元的余额,是他物质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精神富有的反向证明。他拒绝乡亲份子钱的临终遗愿,不是疏远,而是对纯洁党群关系的最后守护;他将大部分退休金用于搞试验、送种子、帮助老乡,自己却过着近乎苛刻的俭朴生活,这种“苛己宽人”的品格,正是共产党人清廉本色最动人的诠释。他的“戒”不是被动约束,而是主动选择的精神高地。
罗官章的精神世界,恰如他工作笔记上那六个顶页大字——“忠诚、干净、担当”。这简单而深刻的六个字,构成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完整人格,也成为衡量所有领导干部的鲜明标尺。他的生命历程证明,真正的丰碑不在物质积累的多寡,而在精神境界的高低;不在职务身份的变化,而在初心情怀的坚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罗官章这样的“种子”干部。他们撒向大山,就生根发芽;他们面对困难,就创新突破;他们服务群众,就全心全意。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四有”干部,什么是“不忘初心”。
罗官章走了,带着他对牛庄未尽的牵挂。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远比任何物质遗产更为珍贵。那38.83元的银行卡余额,映照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那新磨过的农具,诉说的是一个奋斗者至死不渝的担当;那漫山遍野的天麻,见证的是一个共产党干部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做焦裕禄式的干部,罗官章用他88年的人生之路,为我们指明了这条虽然艰辛却无比光荣的为民之路。
这片土地也不会忘记,在那海拔1800米的牛庄乡,罗官章已化作一座永恒的丰碑,矗立在百姓心中。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