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侠义公交”走红:一家国企的“自强焕新”改革故事
国庆中秋假期,襄阳古城的街巷间多了一道“移动的风景”——市公交集团主导策划的“侠义公交”往来穿梭,既为游客与市民带来新鲜体验,更以“流动文化载体”的姿态,为千年古城注入新活力。
“这不只是文化赋能的尝试,更是破解行业困局的破冰之举。”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芬介绍,当传统公交深陷“客源流失、经营承压”的困境时,他们选择跳出公交看公交,用“文化+服务”重新定义公交价值。
从被动运营到主动破局,“侠义公交”的走红,正是襄阳公交转型的生动缩影。通过“资源变资产、服务变收益、成本变效益”的“三变”改革,这家传统国企正以蓬勃的活力,蹚出一条自强焕新之路。

▲市公交集团主导策划的“侠义公交”成为襄阳古城街巷间的“移动的风景”
以破局思维撕开行业困局

走进襄阳新能源汽车公园主体大楼,一排排功能设施齐全、内部装饰高档的现代化展厅映入眼帘。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沉寂的闲置空间,在国庆中秋假期,却以3天狂揽近4000万元销售额的“金牌展厅”身份,成为市公交集团“资源变资产”的生动注脚。
随着城市出行方式的深度变革,传统公交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公共汽电车在城市公共客运量中的比重从54%跌至36%。
“主业客流渠道的收窄,让我们的生存处境艰难。”李晓芬坦言,不少兄弟企业仅选择缩减班次、延缓更新或售卖资产来“续命”,“但光靠节流,永远等不来春天。”

▲襄阳新能源汽车公园成为金牌展厅
闲置场地“活”起来!将位于城区中心商业区的旧实业大楼、老停保站改造为高端酒店、文体教培中心,最大限度发挥其商业价值,年增加资产收益近500万元。
线路网络“跑”起来!整合遍布城乡的线路资源,打造“同城半日达”和“乡镇客货邮”专线,并依托枢纽场站空间,与邮政企业共建寄递物流中心,“仓储+配送”模式年增收超过500万元。
基础设施“动”起来!利用公交场站和空闲充电设施,运营充电站67座,年对外充电服务费突破100万元。
“资源盘活不是简单‘变卖’,而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余昆说,他们将公交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把“包袱”变成了“金矿”。
在市公交集团智慧调度中心的大屏上,运营公交数量、平均速度等数据实时显示。智能系统结合车内乘客数量、公交站点候车人数等信息,灵活调配运力,让线路运行更高效、乘客少等待。
“公交要撑得住、活得好,既要算经济账,也要守公益初心。”市公交集团营运生产部主任杨龙说,在盘活资源的基础上,集团持续推进线网优化、服务创新和模式升级。
数据反映变化:线路优化,线网重复系数从2.1降至1.72,2024年营运里程同比下降12%,百公里收入同比增长7%;定制公交,为130家单位开通86条定制线路,年收入以千万元级别递增,2024年营收达8295万元;信息化改造升级,车辆利用率提升至92%,空驶里程减少15%,乘客满意度超95%。
李晓芬表示,通过深耕市场、精准服务,市公交集团主营业务实现稳健发展,经营健康度持续攀升。在全国150余家公交企业面临停薪停保困境的大背景下,市公交集团却逆势而上,形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以跨界思维构建增收矩阵

▲市公交集团自主孵化的“松鼠养车”跻身本地汽车维修服务“第一梯队”
“师傅们把十几米长的公交车修理得‘服服帖帖’,对于小轿车出现的问题,可以轻松应对。”在松鼠养车襄城店,市民李红兵道出了众多车主的心声。
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团队、良好的市场口碑,让市公交集团自主孵化的“松鼠养车”品牌迅速崛起,短短3年就实现年营收破千万元,跻身本地汽车维修服务“第一梯队”。
“主营业务是‘压舱石’,辅业集群是‘发动机’。”李晓芬坦言,在确保主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上,集团以跨界思维布局辅业,通过精准匹配资源与市场需求,打造“公交+”产业生态圈。
“公交+传媒”,流量变现新场景。从粉丝追捧的“棋士巴士”,到中省媒体聚焦的“侠义公交”,再到青年群体青睐的婚庆车厢、求婚站台,市公交集团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公交+传媒”融合,将车厢、站台打造成流动的宣传平台。2024年,市公交集团广告经营收入达1595万元,位居中部六省同级公交企业前列。
“公交+服务”,技术赋能新赛道。维修工变身“金牌工程师”,培训师成为“明星教练”,技术员化身“业务担当”……市公交集团将人才、设备、场地与朝阳行业精准匹配,布局“公交+维修”“公交+检测”“公交+培训”等板块,年营收均超500万元。同时,超前布局海外车辆维修、无人机培训等新兴领域,打造“技术输出+服务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
“公交+物流”,资源整合新模式。开展“公交与邮政”合作项目,创新“同城半日达”配送模式,“仓储+配送”模式年增收超过500万元,襄州区每4个快递中就有1个从米庄供配中心发出。搭建物流平台,成立汉江物流供应链公司,2024年营收1665万元,预计2025年业务规模突破1亿元。
“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运用平台思维,为辅业发展进行‘涡轮增压’。”李晓芬介绍,市公交集团一方面通过与支付宝、微信、美团等平台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用,让业务宣传推广、销售运维驶入“快车道”;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围绕强势业务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依托“公交消费一卡通”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构建起业务互联、支付互通的专属消费生态圈。
2024年,市公交集团“公交+”产业集群收入达9054万元,为营运主业提供“多元反哺”,成为推动企业能级跃升的关键力量。这场从“单一服务”到“生态矩阵”的跨界融合,正书写着传统国企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以求变思维提升管理效能

▲市公交集团2025年三季度生产经营暨经营激励评比会
锐意进取、创新求变的理念,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活”了市公交集团。业务板块百花齐放,管理效能节节攀升,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这背后是一场以求变思维为核心的管理革命。
“国有企业最怕员工混日子、吃‘大锅饭’。”市公交集团企业管理部主任宋端阳直言,集团以市场化薪酬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浮动薪酬机制,让一线干事者“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更激烈的“赛马机制”随之而来:每季度经营评比会上,排名第一的单位上台分享经验,排名末位的单位则剖析不足,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每年从工资总额中拿出的400万余元奖励金,成为点燃员工热情的“催化剂”。
“干得好拿奖励,干不好丢面子!”宋端阳透露,集团累计发放的1280万余元奖励金,成功撬动各部门增收2090万元,真正实现了“万马奔腾”的干事局面。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后勤岗位严进宽出。近5年来,市公交集团先后调整中层管理人员70余人次,累计优化减员1200余人,人车比从1.7∶1降至行业领先的1.48∶1。
“我们引入‘互联网大厂’管理模式,建立员工不胜任退出和末位淘汰机制。”宋端阳说,集团以真评实考促真抓实干,让团队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工作有激情、决策有效率、落实有力度、服务全天候,是众多客户对公交员工的一致评价。
既要搅活“一池春水”,让员工动起来,更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让成本降下去。
市公交集团构建了流程化制度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厘清权责清单,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常态化开展内部审计监督,累计审减费用175万元,节约采购资金139万元;先后建成云上公交、数字化运营平台、数据中台等系统,覆盖12个应用场景,实现管理数智化、数据共享化……
“这些‘实打实’‘硬碰硬’的改革举措,让突破常规的勇气转化为‘真金白银’。”宋端阳表示,2024年,集团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1%,利润率同比增长29%,获得市级以上集体荣誉7项、个人荣誉8项。
“成绩属于过去,改革永不停歇。”李晓芬表示,集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以系统化思维重构业务板块,以市场化运作激发内生动力,以“人民公交为人民”的理念保民生助发展,向着打造“服务优质、治理现代、创新领先、品牌卓著”的全国一流现代化公交企业目标务实奋进。
汉水襄评闯出转型路 试出新天地

▲邓紫棋襄阳演唱会期间,市公交集团根据歌迷、市民的实际需求,“定制”了这台“棋士巴士”
在市公交集团的采访中,“敢闯敢试”四个字,始终萦绕在记者心头。行业寒冬,不是躺平的理由,而是突围的契机。面对客源流失、经营承压的困境,市公交集团以“闯”的劲头、“试”的精神,打破“等靠要”思维,走出一条“资源变资产、服务变收益、成本变效益”的焕新之路,为地方国企转型提供了生动范例。
转型,敢闯敢试,破局求新。市公交集团不死守“一亩三分地”,不搞盲目追风,而是凭借看家本领找活干。从亏损场站变身新能源汽车公园,到“松鼠养车”年营收破千万元;从“侠义公交”火爆出圈,到定制公交在主营业务营收占比突破四成。每一步,都是聚焦主业、延伸链条的务实创新,这种既敢于“跨界”,也守住“边界”的突破,成为从墨守成规到主动求变的示范。
服务,用户至上,公益、盈利双赢。公益是底色,盈利是底气。市公交集团在业务变革中始终坚持用户需求导向,让“情绪价值”变“商业价值”,从而造就了多点开花、高歌猛进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以用户为中心同样是国企发展的立身之本,在满足公共需求中挖掘盈利空间,才能把顾客变常客、让“好口碑”成为“真收入”。
管理,动真碰硬,激活内生动力。“干好干坏不一样”,是市公交集团的改革信条。推行“赛马机制”,薪酬差距最高达65%;优化减员1200人,人车比降至1.48∶1。刀刃向内,绩效挂钩,打破了“大锅饭”,激活了“一池春水”。国企要强,不能只靠政策“喂饭”,更要靠制度“提神”,只有以实绩论英雄,才能以实干促发展。
氛围,敢想敢干,凝聚发展合力。从班子爱折腾到员工琢磨事,从“松鼠养车”布局出海到驾校谋划无人机培训,市公交集团处处涌动着大胆想、马上办的实干氛围。国企发展,关键在“人”、在“干”。唯有前瞻谋划、立即行动,才能把想法变办法、流量变增量。
守初心不忘谋发展,“输血依赖”迈向“造血自强”。市公交集团的实践表明:只要思想破冰、行动突围,在改革大潮中,国企定能闯出转型路、试出新天地。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