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落玉盘满盘活——百亿项目集群“筑巢”襄阳:解码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汉江奔涌处、古城起新章,战鼓催征时、发展势如虹。荆楚大地上,襄阳正以“项目为王”的磅礴气势,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展浪潮。
今年以来,襄阳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在招商引资战场上捷报频传:11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总投资额突破22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从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的“关键布局”,到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的“极速落地”,再到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襄阳加速度”,这批重大项目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产业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激活就业市场,为千年古城襄阳注入新时代发展的澎湃动能。

▲千年古城日新月异
项目引领铸就区域崛起“新引擎”

▲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
重大项目建设是引领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百亿级项目的密集落地,正深刻重塑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势,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在这背后,“襄阳速度”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展现了襄阳发展新气象。
看,投资220亿元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1天完成公司注册、项目备案,30天完成土地挂牌;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总投资106亿元,从接洽到敲定仅23天;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投资20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
这样的高效推进,背后是“铁打襄阳”精神的硬核力量,是“五化”管理落地的精细注脚,更是襄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写照。
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俊刚由衷赞叹,从拜访企业到确定合作方案、从线上交流到实地考察,襄阳以高效的行动、务实的态度,将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为项目的顺利落地铺就了坚实道路。
这种重商亲商的务实作风,形成了强大的“口碑磁石”效应,使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纷纷在襄阳加码投资。
与此同时,襄阳坚持以“两资三能”工程为牵引,全面推动发展能级、速度和质效的整体提升,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百亿项目的布局,不再是简单的点状分布,而是围绕资源转化、产业升级进行战略落子,推动项目布局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
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助力襄阳跃升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探索“资源地+生产地”协同机制、湖北联投集团磷煤氟产业襄阳基地项目瞄准绿色循环转型、湖北能源集团襄阳风光水火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助推低碳城市建设——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更强化了产业协同、区域联动的发展框架,如同坚实的“四梁八柱”,为襄阳提升经济韧性和辐射能级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这批项目的推进,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势持续提升。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引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建三局襄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为文旅产业赋能……这些项目不仅做大经济总量,更在做优城市功能、提升辐射带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的襄阳,正以项目的“硬支撑”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城市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
聚链成势锻造产业发展“强主轴”

▲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百亿项目的落地,不仅是投资规模的重大突破,更是产业生态的系统性重构。襄阳以“链式思维”强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迈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铿锵有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宏大进程中,传统产业率先“向绿而生”“向新而进”,焕发出蓬勃生机。襄阳磷矿资源丰富,但过往的产业层次与其资源地位并不相称,随着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兴发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带来的不仅是雄厚资本,更有先进技术与全产业链模式的有力支撑。
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构建了从“资源采选—精深加工—磷系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完整闭环,剑指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磷化工全产业链基地。而成都云图控股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则凭借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资源与管理上的深厚积淀,致力打造成为襄阳乃至全国磷化工升级的示范工程……这些百亿项目如同为产业升级按下“快进键”,强力推动襄阳磷化工产业从“资源型”向“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转型,实现产业能级的实质性跃升。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加速抢占新高地,“链式招商”持续释放聚变效应。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的落地,正助力襄阳加速成长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将推动襄阳整车制造实现从“油”到“电”的根本性跨越,带动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汇聚……“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集群”的发展路径,清晰勾勒出襄阳破解产业转型难题的战略实践。
产业能级的全面提升,不仅依靠精准的产业布局,更有赖于招商方式的创新突破,襄阳坚持机制创新,将其打造为项目招引的“隐形引擎”。十大招商团队以“集团军”模式协同作战,“五化”平台实现全程精准管控,资本运作灵活高效——通过一系列机制革新,襄阳及全市招商系统有效打破了路径依赖,确保了项目招引的精准度与落地效率,推动招商引资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百亿项目的接连落户,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与价值链攀升的生动实践。它们正不断汇聚成推动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持续刷新产业的高度,增强发展的韧性与后劲,充分彰显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担当与引领力量。
产城共荣夯实民生普惠“幸福基”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隆中实验室软包电池中试线负责人李士栋正在做实验
重大项目是发展的核心载体,更是就业的重要源头。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襄阳,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更推动就业结构从“体力型”向“技能型”升级,让广大居民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共享红利,实现“产业兴”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直接就业岗位实现“量质齐升”。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产业基地项目目前已集结及招聘人员两百余人,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释放大量岗位;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等制造业项目也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这些岗位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随着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在提高,推动襄阳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并向高技术、高技能方向演进。
产业链协同不断拓展就业空间,龙头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以整带零”,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襄阳;磷化工产业集群则有力拉动采矿、运输、研发等相关行业就业……这种“乘数效应”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促进体系,项目落地所形成的“磁吸效应”,将持续汇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带动物流、售后等配套服务领域就业增长。
人才集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百亿项目带来的不仅是普通岗位,更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契机,华为先进技术体系的引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研发需求、现代磷化工的升级示范,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为襄阳广纳四方英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城市整体创新能力。
正如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涂山峰所说,“襄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蓬勃气场,更加坚定了包括广大企业在襄阳投资兴业、扎根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人才与产业的良性循环,正为襄阳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立足新起点,襄阳正以重大项目为引擎,推动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书写着“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随着一批批百亿级项目持续发力、一条条产业链深度融合,这座千年古城必将焕发更加昂扬的生机,在产城共荣、人才汇聚的壮阔征程中扬帆远航,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开拓更广天地。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