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空中芭蕾” 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断点”全部打通
10月28日,在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涉铁工程施工现场,双匝道桥上演了一场高难度的“空中芭蕾”。在短短90分钟内,重达12000吨的C匝道桥逆时针精准旋转63度,重达8000吨的A匝道桥紧随其后逆时针旋转73度,圆满实现“双桥齐转、精准对接”。本月21日,项目新洲侧万家咀大桥已顺利完成转体施工。至此,双柳桥项目“断点”全部打通,为全线提前高质量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匝道桥转体完成
该工程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由中铁十二局承担976米施工任务,主要包括2座转体桥、20孔现浇梁等结构。此次转体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上跨武九铁路3股线路,紧邻黄鄂高速,距高速安全线最近仅0.5米,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极高。武九铁路作为东西向交通干线,高峰时段平均不到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对施工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为最大限度降低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并确保现场安全,我们采用了‘先预制、后转体’的一体化施工工艺。”据项目负责人于兆阳介绍。项目团队先在铁路两侧将两座巨大的T构梁完全预制完成,利用铁路运行“天窗期”一次性同步转体到位。
不同于常规对称转体桥,受空间地域条件制约,A匝道桥这座重达8000吨的“庞然巨物”,其重心偏离桥墩中心0.9米,两端在长度与重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面对“重”与“偏”的双重难题,项目团队采用“精准控衡+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全方位称重试验与精细化配重,将支点偏差降至最低;同时微米级打磨滑道,布设高精度应力监测设备,实时捕捉转体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从根源上规避因荷载不均导致的卡顿、撑脚压死等风险。

双匝道桥正在转体
精准对接的关键还在于超前谋划,项目团队提前开展5度模拟试转,建立专属力学模型,并搭建智能监控平台,实现气象、姿态与应力数据的毫秒级传输与解析,成功实现“零误差”精准对接。
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显著优化武汉都市圈环线路网结构,增强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对推动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慧 通讯员 常文旺 李双 李紫钰)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