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兴业潮涌大别山 ——黄冈激活楚商回乡投资新动能
乡情唤“归雁”,兴业正当时。
在黄冈高新区,从武汉光谷迁回的韩东,将湖北铭普光通公司,做成了国内光通信光电二极管领域的头部供应商;
在罗田,从京城返乡的徐志新在直播间为家乡特产“代言”,冷清村口蜕变为电商热土;
在麻城,今年6月签约、投资10亿元的船舶与海工用IMT智能模块车研发制造项目,正在做开工前期工作……
这个金秋,从沿江县市到大别山区,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从文旅活动到招商推介现场,黄冈大地“归雁”的故事不断续写。
惟楚有才,鄂东为最。据统计,全国已成立异地黄冈商会26家、异地县级商会40家,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大经济圈”;入库的会员企业近4000家,既有在建筑装饰、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传统行业深耕多年的,也有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上再拓“新航道”的,构建了多元化的行业布局。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工作要求,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开展系列以“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为主题的招商活动,动员吸引一批在外黄冈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全面推进资本活水反哺家乡、优质项目落地家乡、企业总部回迁家乡,为“支点建设”注入黄冈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直接和间接签约楚商及其关联项目443个、协议投资总额1207亿元,其中楚商直接投资占比近50%。一场“引凤来黄”的生动实践,正为这座长江边的活力之城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乡情牵线 精准发力: 构建全域招商“强磁场”
“是家乡山水养育了我,家乡父老培育了我。回报家乡、发展家乡,是我的使命。”上海国鼎建设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雄,将这份赤子之情化作了回乡投资兴业的行动:投资的希尔寨生态旅游项目,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投资武穴旧城改造,获评该市首家“智慧平安小区”;投资的绿色建材项目,引领武穴建材产业从卖原矿石到卖纳米钙的转型发展。
在外的游子有桑梓之情,但如何破解招商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变“大海捞针”为“精准捕捉”?
我市以“乡情”为媒,构建起“节假日搭台、图谱导航、三级联动”的招商体系,让楚商回乡路更顺、归巢意更坚。
摸清底数,织密楚商资源“一张网”——
依托“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机制,全面摸排黄冈籍商界、政界、学界精英,将万余人纳入回乡楚商动态信息库,实现“一县一册、一业一策”,构建覆盖全国的楚商数据图谱,为精准对接、靶向招商提供支撑。
“家底”清了,对接才能精准。10月22日至24日,市委书记李军杰带队赴肇庆、深圳、成都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聚焦我市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智能船舶等主导产业,洽谈有关重点项目合作事宜。

红安县领导聚焦家居建材、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拜访楚商,收集招商信息30条;麻城市赴北京、杭州、合肥等地,考察对接能源电力、智慧农贸市场、新材料等重点项目……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分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累计走访重点楚商5348人次,定向对接全国25家异地商会会长及领军企业家,推动了一批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活动搭台,唱响返乡投资“重头戏”——
举办“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系列活动,利用春节、清明、端午、国庆等楚商返乡传统节日,市县联动集中召开楚商返乡创业座谈会、推介会,搭建了政商沟通平台。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市招商服务中心以“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为主题,推动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招商对接活动336场,拜访楚商1057人次,25个重点在谈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投资额达49亿元,掀起一股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人才回聚的热潮。
浠水“乐享时光 消费升级”音乐节活动,促成10余家文旅产业配套企业达成了投资意愿;英山县“暖冬人才”活动签约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项目24个……各地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让楚商回乡从“节日热”转向“常态暖”。
政策暖心 服务护航:筑牢楚商发展“加油站”
“返乡投资,选对了地方。”提起当初回乡投资5亿元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英创汇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亮记忆犹新,“招商合同还在洽谈,英山就启动了土地平整工作,仅用21天,就腾出工业用地1000亩,实现了地等项目。还支持我们建设属于自己的汽车测试场。”
如今,公司产品已成功打入全国主要车企供应链,年产值可达5亿元,利税1亿元,成为家乡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1月,英创汇智追投2亿元进行二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产品研发、高端零部件制造、总成装配、产品测试、整车测试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生产制造基地。
“回来不仅是因为乡情,更因为家乡有实打实的支持与暖人心的服务。” 这是返乡楚商的共同感受。

从《黄冈市推进楚商回乡工作实施方案》,到《关于进一步激励商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试行)》,今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一揽子含金又含情的政策 “大礼包”与全流程服务,让楚商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总投资103亿元的金晟新能源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由广东省黄冈商会牵线而来,从1月上旬首次对接,到5月8日签约落户黄冈高新区,仅用了118天。项目填补了我市在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空白,致力打造华中地区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龙头。
从“首次考察”到“回访再考察”,再到“签约落定”,全流程仅用22天,楚商在麻城投资10亿元的洁力纤维基新材料项目今年5月签约,一期工程8月正式开工,预计2026年春节后投产,实现“开门红”,三期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营收10亿元,税收5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近年来,我市推出“政策包+专班服务”模式,打造定制化服务方案,市县两级组建专业化项目服务专班,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环境。
重庆市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邓欣在黄州投资互联网产业园项目,以电商为舟楫,有效联通故土与广域市场;
成都黄冈商会执行会长石鹏在黄梅布局绿色饲用添加剂项目,让家乡产业升级迈出关键步伐;
红安籍楚商彭旭,回乡投资将乡红农产品研发与深加工项目,成为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领红安县农产品加工产业持续壮大发展。
一次次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一场场推心置腹的招商洽谈,一个个合作共赢的签约项目,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无不昭示着黄冈招商引商的真挚以及楚商反哺家乡的热情。
产业协同 共赢发展:激活区域经济“新引擎”
楚商归巢不仅让企业扎根成长,更与黄冈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壮大、产业升级、地方发展”的多赢局面。
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利谱超宽幅偏光片生产项目,由深圳黄冈商会牵线来,正在安装设备,冲刺明年初一期投产,将成为华星光电最大的偏光片供货商,为市区打造百亿光电子信息产业强筋壮骨。

楚商回归不仅是项目落地,更是产业链反哺。在推进楚商回乡投资兴业中,我市聚焦“2+2”主导产业,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鼓励企业“一期变多期、一厂变多厂”,让项目落地的“点”连成产业发展的“面”。
麻城籍企业家汤自知,全面对接麻城汽配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成立湖北奥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重卡、工程机械和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风扇离合器、风扇叶的研发、生产、销售。
一期投产后,有6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产品销往一汽解放、奔驰、丰田、比亚迪等品牌车企,正在筹备二期项目建设,助力麻城汽配产业百亿后再跃升。
企业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聚焦推进黄冈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广州康亦健集团总裁王莉回家乡浠水建设百闻健康产业园;上海康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敦银回蕲春投资湖北李时珍百草园;上海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与麻城市签订影源健康城项目等。
业态创新与民生改善双向赋能。团风籍楚商詹志春,2025年追加投资3亿元打造“秸秆酶解多糖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达产后,不仅助力“双碳”目标,而且预计新华扬全产业链项目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返乡创业青年吴炎奎,把“巴掌田”打造成乡邻共富的“聚宝盆”,让4500亩荒田结出“幸福果;返乡创业者闻彬军,用一筐生态菜催生农文旅产业链,带动7万农民增收……

锚定一二三产联动,培育了一批以燕儿谷生态农业、李时珍百草园、四季花海、邢绣娘农林生态为代表的农文旅深度融合龙头企业,打造了红色研学、李时珍、苏东坡、毕昇多个文化品牌IP,组建了稻米、蕲艾、福白菊农业产业联合体,开创了传统化工、机械建材、纺织医药提质增效的新局面。
链式发展让集聚效应凸显。浠水县通过佛山浠水商会引导15家企业返乡,涵盖电器、机械、文旅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罗田依托楚商资源,推动茶药融合、温泉开发、农林产品加工等项目落地,构建 “生态 + 产业”发展模式,实现 “一个楚商带来一个团队、壮大一个产业” 的倍增效应。
昔年飞雁别大别,今日归雁兴故乡。大别山下,越来越多的楚商正带着项目、技术、资本与乡情归来,为黄冈在全省支点建设中勇担使命不胜不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