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声韵诵名篇 “我们的节日” 专题节目重阳篇上线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承办的“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展播”重阳篇专题节目正式开播。节目以“鎏金岁月里的生命诗篇”为核心立意,通过名家诵读传情、民俗专家解读重阳习俗的方式,打造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情感温度的重阳视听盛宴,让延续千年的重阳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名家声韵绘重阳 经典诵读传深情
本次重阳篇专题节目由主持人卫东以温情解说开启,既追溯重阳从先秦丰收祭仪到唐代定型的历史脉络,又聚焦当下“敬老爱亲、登高赏秋”的时代意义,巧妙串联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场景,为节目奠定温暖厚重的基调。多位诵读艺术家以声音为笔,勾勒重阳多元风貌:彭坤倾情演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经典诗句,道出游子对故土与亲人的深切眷恋;方明诵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迈笔触,展现重阳时节的昂扬气象与生命力量;肖玉带来臧克家《菊畔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的细腻表达,描绘出重阳赏菊的雅致意境;白钢则演绎美月冷霜《重阳节》系列诗作,“登高时,衣袂卷起唐宋的风,茱萸的香气裹着千年的祈愿”,让听众在诗句中感受重阳的历史韵味与当代温情。
民俗解读挖内核 古今融合显新意
为深入挖掘重阳文化内涵,节目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民俗学教授王娟带来专业解读。王娟从“节日食俗”与“传统习俗”双维度展开,详解重阳糕从古代“寿糕”到现代定制款的演变——从邻里分享的手工糕点,到电商平台热销的地方特色糕品,体现食俗背后的情感联结;同时追溯菊花酒的历史渊源,从屈原《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记载,到《本草纲目》中的药用价值,再到当代对菊花黄酮的现代研究,展现传统饮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此外,适老科技产品销量同比增幅192%、AR技术还原古人赏菊场景等案例,生动诠释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共生,让古老节日更贴近当下生活。
多元传播扩影响 全平台覆盖暖人心
在节目形式与传播层面,本次重阳篇注重创新与受众共鸣:内容中穿插永暑礁守礁官兵用贝壳拼菊花、航天员展示太空秋菊、“中国天眼”科研团队制作电子贺卡等现代场景描述,让古老重阳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听众情感代入;同时结合《2024 重阳消费趋势报告》中的数据,直观呈现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活力。
传播矩阵方面,节目构建“广播+网络”全维度覆盖模式:全国30余家省级广播主频率、文艺及交通频道同步播出,让重阳之声伴随中老年听众日常与出行人群通勤;中国视听、学习强国、爱奇艺、长江云、冀时等平台开设专题页面,通过“声音+ 图文+案例”的融合呈现,满足年轻受众碎片化、可视化的接收习惯,推动重阳文化跨越年龄与地域界限,触达更广泛群体。
“我们的节日”系列节目始终以视听艺术为载体,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此次重阳篇通过经典诵读传递情感、民俗解读深挖内涵、多元传播扩大影响,不仅让“敬老爱亲、登高赏菊” 的重阳情怀可听可感,更让千年重阳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个人与家庭的文化纽带,为大众献上一场“品秋韵、悟传承、暖人心”的精神文化盛宴。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