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 | 锻造中国“心”——“十五五”展望系列评论之②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感受湖北发展的强劲脉动,《展望“十五五”》系列述评,今天来看第二集,《锻造中国“心”》 。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这首《我的中国心》,总能唤起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此刻,“中国心”已不仅是情感的共鸣,更是十四亿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是坚定的信心、是坚韧的恒心、是坚决的决心。
信心,来自我们走过的路。
湖北奋进的足音正是全国发展的生动注脚:经济总量接连跨越5万亿、6万亿,数字经济挺进全国第一方阵,19个千亿产业集群拔节生长,习近平总书记“三个一定能”的殷切期望,化作荆楚大地的生动现实。这份信心不是喊出来的,每一步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恒心,体现在战略的坚定性。
从“一五”到“十五五”,一个个五年规划如同时光标尺,记录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坚实步履。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蓝图,凝聚了最大共识、汇聚了最大力量。一年来,七大战略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双循环枢纽优势彰显,战略腹地功能强化……面向未来五年,这种一张蓝图绘干到底的恒心,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决心,体现在目标的明确性。
细读《公报》,“加快”一词出现十六次,传递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十五五”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跃——向创新要动力,向安全要保障,向内需要空间,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指向,更是每个人乘势而上的时代机遇。
就拿创新来说,《公报》中定调的重点发力的六大未来产业,湖北已拿出时不我待的决心抢先布局——量子科技,人才数量与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生物制造,基本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孵化、中试制造全链条矩阵;氢能,具备约每年50万吨工业副产氢能力;率先实现脑机接口系统的全国产化替代;10款鄂产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6G领域湖北专利量全国第三。
一个有抱负的大省,当看得更远,跳得更高!下一个五年,我们要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增强攻坚克难、创造性抓落实的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属于湖北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