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钢铁上的“刺绣师”熊燕利:三十年坚守 让 “技能报国” 薪火相传
熊燕利1995年从荆门石化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工人。三十载焊花飞溅,三十载初心如炬。在荆门这片热土上,如今身为公司首席大师的熊燕利,手持焊枪,在钢铁上“精雕细琢”,练就了一身绝技。他先后荣获湖北省首席技师、“楚天名匠”、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今天新时代的我们,让我们来认识熊燕利。
2003年10月,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洛阳举行。首次登上国家级赛场的熊燕利,暗暗立誓:要让焊枪在技能舞台刻下自己的名字。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他梦想启航的瞬间。
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首席大师 熊燕利:用一句话说就是择一业、终一生,从一个小徒弟到今天,这三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认真地焊好每一条焊缝。
为了在焊工这一平凡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年以来,熊燕利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多次参与荆门石化历次装置大检修和改造工程,他面对的不仅是管道高温高压技术要求的考验,更是材料可焊性的极限挑战。
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首席大师 熊燕利:(炉管材质)基本上都是一些耐热钢,耐热钢它的可焊性是非常差的,比如说易产生这个焊接冷裂纹,但裂纹在我们焊接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为了“焊”出价值,熊燕利主动请战——高温高压、可焊性极差的耐热钢炉管,连厂家都束手无策。他带队拆解炉管吊钩,自创“左到右、倒一根、腾一寸”的极限操作法,打破装置限制困局。
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首席大师 熊燕利:我们就请教我们的管工、铆工,我们的技术人员找出炉子的这个构造,我就把炉管上面的吊钩拆掉,按照顺序来,从左到右的顺序来焊接,我倒一根以后相当于它就腾出了一点点,刚好够我焊枪进去的位置,那么我操作的位置就解决了。
自1998年起,他年年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把赛场当课堂,先后带出50多名“金蓝领”。95后吴小康师从熊燕利后,通过熊燕利的倾囊相授,吴小康无一不精,并广泛参与石化装置检修管线、设备的焊接作业。凭借过硬的焊接功底,先后获得2023年省赛第十、国赛三等奖,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学习型职工;2024年再获市劳动模范。
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安装三分公司焊工 吴小康:我们实际当中、运用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去请教熊大师,有时候实在是搞不懂了,熊大师会毫无保留的来手把手的教我们,直到我们听懂为止。
如今,徒弟们接力站上领奖台,而他转身走进实训基地,把经验写成教材、搬上讲台,让“技能报国”的薪火越烧越旺。
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首席大师 熊燕利:我现在应该感到最自豪、最高兴地就是看到我的徒弟们他们站在了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
从青工到大师,从赛场到讲台,熊燕利用三十年光阴证明:真正的劳模精神,是生生不息的薪火传承在“技能报国”的初心使命中熊熊燃烧。
湖北金石炼化建设有限公司首席大师 熊燕利: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要有一种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要在这一行上做精、做好(的想法),我们的青年焊工一样能熔铸自己的精彩人生。
(长江云新闻记者 毕然 荆门台记者 吴依慧 周啸 编辑 谢宝莹 责编 李媛 编审 康耀方)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