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加快塑造全国内河船舶产业先发优势

长江云新闻  2025-10-24 21:54:15
分享到: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今天在宜昌闭幕。大会期间,长江中游首个换电运输航线启航、LNG换罐运输模式首次演练亮相。为湖北加速抢占内河船舶产业制高点增添新动能。

在武汉阳逻港,一组船用电池被精准吊入“华航新能2”号电池仓,仅5分钟便完成整套换电流程。标志着长江中游首条充换电运输航线正式投运,彻底解决了传统船舶“充电慢、续航短”的痛点。与此同时,LNG动力船舶换罐运输模式也在阳逻港完成演练,15分钟完成燃料供气系统换装,相当于给船舶补充了8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增加续航4000公里。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胡跃明:类似于像新能源汽车换电的一种模式,如果我们去停靠充装,可能要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绿色转型既要“终端模式”创新,更要“全链能力”支撑。在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发展专场活动上,1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覆盖示范应用、航线建设、区域协作和批量建造等关键环节,勾勒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清晰路径。

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 董事长 许正山:我们把设计端701研究所,核心配套端712的核心的电力配套,集一体来打造从设计、建造、配套、金融于一体的一个可复制的范式项目。

宜昌鸿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屈扬:计划投资16艘5000吨的纯电动船,未来的整个思路就是依托航运公司的这一批船的载体,积累大量的碳资产,我们已经跟中碳登也达成了合作。

企业的积极布局,信心来自湖北船舶产业的硬核实力。数据显示,全省现有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29家,年产能达531万载重吨,今年上半年总产值457.5亿元,同比增长18.3%。更值得关注的是,湖北聚集了5位船舶领域院士、中国船舶集团7家研究所,华中科大、武汉理工等3所高校船舶专业全国领先,船舶电力驱动系统配套全国市场份额达62%,全国80%的绿色智能船舶研发设计源自这里。近期发布的《湖北省内河航运绿色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更为产业升级绘制了路线图。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 夏齐勇:遵循“新需求倒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双重逻辑,加快推动全省内河船舶工业向“绿色化、 智能化、标准化、高端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引导培育万亿规模绿色水经济。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珣 张琼 郑莉莉)

责任编辑 程艺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