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沙洋:生态循环养鱼新模式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长江云新闻 2025-10-24 11:52:26
近年来,荆门市沙洋县坚持以生态修复为抓手,统筹推进长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精养池塘改造、尾水治理等工程,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生态+循环”模式转型。
在沙洋县后港镇的华贵渔业养殖基地里,即将发往东南亚的鲟鱼在池中游弋。2024年以来,沙洋县在长湖流域1.6万亩精养池塘中,构建起从池塘到稻田的水循环系统,解决了养殖规模小、尾水滥排等问题。依托优质汉江水资源,鳜鱼、鲟鱼等特色水产在这里找到了理想家园。生态循环模式、智能温控技术推动着传统渔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迈进。
荆门华贵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华贵:可以利用它的水,成本可以低一点。沉淀池农民灌溉,它可以二次利用。
养殖用水经过净化后用于农田灌溉,既解决了尾水排放问题,巩固了长湖水质,又保障了农业用水需求。不仅如此,随着长湖水质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依托优质水源,发展起“虾稻连作”等绿色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独枣村凯鑫家庭农场负责人 胡立强:水质还可以,销售额按亩产应该达到300斤以上,利润的话(每亩)在3000块钱左右。
截至目前,沙洋县已形成以甲鱼、鳜鱼、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集群,养殖总面积5万多亩,培育出300多家规模化养殖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带动2.45万户农民增收致富,渔业年产值达到109亿元。
荆门市沙洋县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克华:打造四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五个生态转型试点,为长湖流域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成汉 毕然 通讯员 朱秀晖)
责任编辑 王佳薇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