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秋汛“防护墙” 守护能源供应“生命线”
入秋以来,十堰地区降雨量突破历史同期高位,累计降雨引发60余起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质安全形势严峻。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预警,10月将迎来多轮强降雨,全月累计降雨量预计达80毫米以上,较常年偏多20%。"秋汛+地质灾害"的叠加风险,对白浪油库及临山临水的加油站构成重大威胁——一旦发生灾害,可能引发油品泄漏、设施损毁等安全环保事故。
面对严峻形势,中石化十堰分公司深刻认识到"防灾成本远低于救灾代价"的硬道理,将防汛防线前移至风险排查与事前预防环节,以高于常规的防灾标准,全面打响秋汛防御战,全力保障区域市场用油稳定。
织密责任网络,夯实防御基础
为确保防汛工作落地见效,十堰石油构建"企业主体、部门督导、基层落实"三级责任链条,将责任细化到岗、明确到人。针对白浪油库及44座临山临水重点加油站,第一时间完成风险告知,确保每个站点清晰掌握自身安全隐患点。
同时,组织白浪油库、加油站所有员工系统学习《防汛重点站"一站一策"操作指南》,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质灾害专项应急演练,并要求各站点报送演练影像资料备案。演练聚焦"四会"核心能力提升,确保一线员工人人会辨识滑坡前兆、会使用应急物资、会组织避险撤离、会开展初期处置,在紧急情况下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为实时掌握风险动态,公司建立"双报告"监管机制:每日17时前,库站各班组需向白浪油库、县市区公司报送辖区山体观测情况;白浪油库和县市区公司汇总核实后,再统一上报市公司相关部门,形成"班组监测—库县汇总—市级统筹"的全链条信息闭环。
精准排查隐患,筑牢安全屏障
"隐患排查必须零死角、全覆盖,才能把风险挡在门外"。中石化十堰公司制定精准排查方案,实施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在现场勘查方面,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牵头,于10月20日前完成首轮重点白浪油库、加油站现场勘查,重点检查山体裂缝扩展、挡土墙变形、排水沟堵塞等13项关键风险指标,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完成时限,整改一项、销号一项。
针对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公司建立"早中晚"三时观测制度,安排专人定时巡查记录;同时设置醒目的警戒线与警示牌,提醒员工与往来客户注意安全,一旦监测到风险加剧,立即启动停业避险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人员伤亡"的底线。
应急物资是防汛的"弹药库"。公司对照上级公司制定的防汛物资配备标准,逐一核查白浪油库及44座临山临水重点加油站的沙袋、排水泵、救生衣等21类物资储备情况,确保每类物资的可用量满足应急需求,切实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共建防灾共同体,凝聚防御合力
防汛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交响乐"。中石化十堰公司主动加强与地方气象、应急部门的沟通对接,建立预警信息直通渠道,实现降雨量、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等关键数据的实时共享。
每当收到暴雨、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公司第一时间通过工作群、电话等方式,将预警内容与防范要求传达至各白浪油库、加油站,指导站点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同时,积极配合地方应急部门的调度安排,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共同筑牢秋汛防御的"共同体"。
据悉,中石化十堰公司已全面启动领导干部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66天,目前完成白浪油库及44座加油站的首轮隐患排查,累计补充防汛沙袋2600个,清理排水沟58处,各项防汛措施落地见效。从责任落实到隐患排查,从物资储备到多方协同,中石化十堰公司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入秋汛防灾"战时状态",用扎实的行动守护能源供应"生命线",为保障十堰地区成品油市场稳定、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提供了坚实支撑。
通讯员:蒋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