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确定吗?确定!

唱辽阔  2025-10-22 10:53:49
分享到:

——“你确定吗?”

——“确定!”

生活中,“确定”是一声回答,它代表了承诺与认可;“确定”是一个按键,它代表了行动与执行。确定性是一种宝贵的踏实感。

发展亦然。

今年夏天,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说,“在世界百年变局中,中国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何为“确定性”?何为湖北的“确定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关乎发展全局的实践课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时、全速冲刺四季度的拼搏档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三季度市州党委书记座谈会,从五个维度,擘肌分理,探寻湖北沉甸甸的确定性。

一、制度优势的确定性

唰——4分40秒提速至400公里每小时!每天,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动车组都要从宜昌北站起跑,沿着沪渝蓉高铁“刷里程”,为正式商用做足准备。2021年,“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项目之一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去年底,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跑出了时速453公里、交会时速896公里的最新纪录,让世界瞩目。

全球最快高铁,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独特优势的一个缩影。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始终在国际竞争的“扭抱缠斗”中保持“斗而不破”,行稳致远。

真正的稳定不是避风港的平静,而是在风浪中驾驭。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制度,靠的是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制度优势的确定性是湖北应对一切风浪的最大底气,是湖北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宏图最根本、最稳定的基石。

二、宏观政策的确定性

21号,湖北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GDP增速6%!均衡增长、持续向好、量质并进的态势,进一步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湖北作为,折射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几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始终“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宏观政策展现出难能可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弹药充足”——提前下达债务限额,千亿育儿补贴、两百亿学前教育资金直达民生,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赋能;货币政策“精准灌溉”——数千亿科技创新再贷款、支农支小额度扩容,万亿创投基金、五千亿消费养老再贷款激活动能;投资政策“持续加力”——“两重”领域国债与中央预算内投资提前启动……这些连贯、清晰、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有效熨平经济波动,为湖北的经济航船提供了稳定的风和持续的力。

三、超大市场的确定性

今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湖北再成“顶流”。商场日均客流突破10万人次,饭店高峰期等位一度达3500桌,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长近两成,人口流入量是流出量的6.8倍……

水大则鱼大。14亿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是一片汪洋大海。“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奔涌,预计2030年智能经济规模将达十万亿级;新需求牵引新供给——统一大市场加速构建,消弭壁垒、激发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万亿元。从中国-北欧经贸论坛嘉宾云集,到“湖北造”新能源车产销两旺,这片“大海”始终以其广阔深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最深厚的依托。对地处“天元”之位的湖北而言,这片触手可及、身在其中的“大海”,有力支撑着我们坚定不移打造“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沿海。

四、科技赶超的确定性

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名。“十四五”时期,武汉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增长极。

今天的中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量问鼎世界,创新指数排名持续跃升,“卡脖子清单”过半已实现国产替代,闪存芯片等关键领域甚至超额完成目标。从昔日的“跟跑”到今日众多领域的“并跑”乃至“领跑”,中国科技正迎来历史性跨越,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发展新优势。这股磅礴的科技伟力,正为湖北乃至全国的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确定性,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地打造全国科创新高地。

五、支点建设的确定性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时代使命。这张蓝图,凝聚了最大共识、团结了最大力量。今年以来,湖北把一切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节奏,七大战略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双循环枢纽优势凸显、战略腹地功能强化……今天的湖北,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能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脚下有“路”。

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最大的确定就是我们追求确定的勇气。

眼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五年规划堪称长期战略规划的典范,这种“长期主义”对全球发展理论具有创新性贡献。对时间和全局的规划,本质就是一种确定性。“确定性”,是理解中国之所以可以经百折而不挠、历千险而从容、一次次打开发展新天地的钥匙之一。

在中国人最朴素的价值观和奋斗观中,确定性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确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确定“道虽阻长、行则将至”,确定“阳光总在风雨后”,确定“付出终有回报,奋斗必有所成”……从小家到大家、从一省到一国、从局部到世界,一个个确定的、坚实的、不疾不徐的步伐,定能汇成一往无前的力量,看到下一个五年更美丽的风景。

这份确定性,真好!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