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以“快响应、准破解、暖服务”厚植发展沃土
秋高气爽,建设正酣。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湖北顺亿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随着最后一栋建筑外架顺利拆除,连片现代化厂房已巍然矗立。项目秘书魏巍正穿梭其间,一边仔细勘查现场状况,一边与相关部门人员对接联合验收细节,确保项目早日顺利投产。
作为集生鲜冷链仓储、物流集散、存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冷链物流中心,该产业园全面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7000万元,发展前景可观。
然而,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出现了“拦路虎”。该项目所在地原始地貌地势低洼,原有排水沟渠早已失去排水功能,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渊。这一问题不仅多年困扰周边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更直接威胁到顺亿物流项目的施工安全。更为棘手的是,项目开工后的场地填方作业将覆盖原有明渠,这让村民和周边企业对排水出路忧心忡忡,项目建设一度陷入停滞。
面对这一困境,项目秘书魏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主动扛起“调解员”与“讲解员”的双重职责。他一边耐心倾听村民诉求,安抚大家的焦虑情绪,一边详细解读新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案与优势,还郑重作出“雨季前完成建设”的承诺。真诚的沟通、清晰的规划,成功化解了各方矛盾,打破了项目推进的僵局。
僵局破解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排水工程随即全面启动。根据新方案,需修建一条300米长的渠道,且要穿越3家相邻企业的厂区,最终将积水引入附近排洪港。既要保障工程快速推进,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如何平衡二者成为关键。
为此,魏巍带领施工方逐家走访企业,深入了解各企业的生产节奏与需求,量身定制分时段、分段施工的精细化方案。通过科学调度与高效协调,工程建设与企业运营实现“无缝对接”,最终仅用14天便圆满完成建设,彻底根治了百花村片区多年的水患“心病”,更为顺亿物流项目的顺利推进扫清了关键障碍。
“从项目签约到投产,仅用时不到一年,这个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湖北顺亿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林声感慨不已。日前,该项目已顺利进入投产阶段,而这背后,离不开项目秘书始终主动靠前的前瞻性服务与高效协调。
顺亿物流的“梗阻破除”并非孤例。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店小二”式服务的故事正在不同项目现场持续上演。
作为该区重点培育的精密制造标杆,铁流精密制造项目专注于汽车传动系统精密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临近试产阶段时,却因急需办理300Nm3/h的生产用天然气报装陷入困境:当时燃气施工需求激增、审批排队,按常规流程报装需耗时4—6个月,图审环节还需45天。若生产线调试因此中断,每日损失将超百万元。
得知企业急难,项目秘书李亚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手握项目报告展开密集沟通,仅用3天便高效完成报装审批;随后他马不停蹄赶赴武汉,蹲守设计院,还借助燃气技术交流会的契机,成功为项目争取到优先审查资格,15天完成常规45天的图审;图纸问题解决后,又协调多个部门召开现场会,3天办妥施工占道许可手续。一系列“加速度”操作下,铁流精密制造项目顺利进入试产阶段。
无论是顺亿物流的“14天破水患”,还是铁流精密的“15天项目图审”,都不是孤立的“一次性帮扶”,而是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项目秘书团队“接力赛”式长期护航的缩影。从项目审批、用地保障到施工协调、配套建设,他们全程跟进、全方位覆盖,总能第一时间捕捉企业需求、破解发展难题,把“秒响应”的效率和“一站式”的温度,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中。
这份服务的背后,正是“快、准、暖”的深层诠释:“快”在分秒必争的响应,“准”在靶向破解的精准,“暖”在主动靠前的贴心。它有效减少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身业务,让每一个落地项目都能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长江云新闻记者 韦贤帅 通讯员 张春玲 编审 黄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