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造微生物渔药研发取得突破进展

长江云新闻  2025-10-20 21:30:17
分享到:

10月20日,长江云新闻记者从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了解到,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大学等科研团队,前往仙桃市郭河镇、张沟镇,开展针对黄鳝主要病害研发的微生物渔药应用情况入户调研活动,并发现湖北研发的微生物渔药NBFM-369替抗益生菌产品,在黄鳝救治方面取得重要应用进展。

作为全国黄鳝养殖核心产区,湖北年产量占全国40%以上,其中仙桃市是“中国黄鳝之都”,品牌价值超100亿元。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号)》中专用渔药仅147种的供给缺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解决这些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2025年6月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仙桃工作站成立,聚焦鳝鱼养殖过程中如何安全用药、尾水生物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集中科技攻关,共同推动仙桃黄鳝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为全国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范例。

黄鳝养殖过程中易爆发细菌性败血症、肠炎及病毒病等主要病害,一旦发生,传播快速,损失严重。生农中心生物渔药团队通过前期与仙桃市黄鳝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及相关养殖户开展深度合作,从发病鳝鱼里分离鉴定出导致细菌性败血症的维氏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两种致病菌。依托国家级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筛选出对多种气单胞菌均具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BFM-369。该菌株属于动物饲料的食品添加剂目录范畴,安全性有保障。经发酵工艺优化后,菌剂活菌数已稳定达到80亿CFU/mL,具备产业化基础。此前团队专家们已在郭河镇羊子四垸村、张沟镇先锋村、朱坊村等黄鳝养殖示范基地开展10余次该产品的试验示范,通过“液体菌剂拌饲料+网箱泼洒”组合方式,实现了抗生素零使用,同时使水体中氨氮污染物浓度下降87.5%,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获得养殖户们的一致好评。

调研发现,一养殖户养殖的黄鳝突发停食、活力衰退、逐批死亡现象。经专家团队现场诊断,判定为超剂量使用杀虫剂诱发细菌性感染,导致肠炎发病。团队紧急启用原计划用于技术示范的NBFM-369替抗益生菌产品,指导养殖户泼洒菌剂救治。3天后回访确认,黄鳝死亡现象已彻底遏制,活力全面恢复。此次应急处置也为该团队建立“调研-诊断-处置-回访”闭环机制提供了实践支撑。

通过此次应急处置,进一步明确了团队核心目标:围绕“黄鳝健康养殖”,构建“病害防治-水质净化-底泥消减-藻相平衡”四位一体的多场景生物调控技术体系,推动产业从“经验养殖”向“生态智养”转型。

目前,借助湖北省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契机,针对水产养殖中鱼类细菌性、病毒性病害定向开发NBFM-369替抗益生菌以及生物多肽、噬菌体等微生物制剂新产品,力争实现抗生素使用量减少90%以上乃至全程无抗;在水质净化和底泥消减方面,将研发复合脱氮、聚磷、有机物降解功能的生物修复菌剂,推广“冬季干塘+生物修复”模式,降低底泥污染物含量;在藻相生物调控方面开发“藻菌共生”水质调控剂,抑制蓝藻水华,并引入有益藻类(如小球藻、硅藻)竞争营养盐,优化藻相结构。

据悉,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仙桃工作站计划三年内逐步完成3-5个核心产品产业化,将示范面积扩大至1万亩以上,减少抗生素使用量90%以上,实现尾水达标排放等目标,推动仙桃黄鳝健康养殖模式成为全国淡水养殖生态转型的标杆,进一步提升“仙桃黄鳝”区域品牌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王戎 通讯员 李奎 朱镭)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