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残助残 助力“轮友”重燃生活之光
在武汉,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追光者”,他们曾因脊髓损伤陷入人生低谷,却凭借“以残助残”的力量抱团取暖,用专业服务帮助更多同伴走出阴霾,重塑生活希望。
上午9点,在湖北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一场心理疏导讲座正在举行,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特邀讲师围绕伤友心理现状、情绪调试方法、自我赋能等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在场脊髓损伤者建立积极心态。
武汉市新生命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服务中心特邀讲师 周湘婷:像我们自己平时进行心理疏导,都是凭着经验,很浅薄。有专业人士的指导,能够引导我们树立健康的思想,寻找属于自己正确的生活方式。
武汉市新生命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服务中心成员 成钰莹:有些患者可能因为身体的突变,很难适应这个社会,不愿意跟别人接触。这个课程一方面是给他提供一个扩宽社交圈的机会,另外一个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进它。
这样的分享培训是武汉新生命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服务中心的日常活动之一,平均每周都要开展一次。47岁的组织发起人黄文照也是一名脊髓损伤者,15年前,他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幸身患重病,脊髓坏死,只能在病榻和轮椅上生活,回到国内后度过了人生中痛苦而浑浑噩噩的四年。2015年,在残联的帮助下,通过参加武汉市第一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黄文照重拾生活的信心,并在2016年和其他四名志愿者一起,成立了武汉市第一家专为脊髓损伤截瘫残疾人朋友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
武汉市新生命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服务中心理事长 黄文照:当时就有个想法,这么好的经验,我们也可以传授给其他人,可以帮助同样遭遇脊椎损伤的伤友,很快能够重新树立起生活的自信。除了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以外,我们还提供轮椅的配件的免费更换、居家康复锻炼和护理技巧的一些经验分享。
除了常规的定点服务,为照顾因高龄、重度脊髓损伤、居住地偏远的伤友,服务中心还组织专业服务人员,上门为他们提供轮椅维修、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2016年成立至今,该组织已吸引近400名脊髓损伤者加入,累计服务残疾人上万人次。
武汉市新生命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服务中心理事长 黄文照:下一步,我们希望在服务好更多轮友之余,进一步做好无障碍倡导工作,目前,我们已经跟武大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合作,推出了一款无障碍设施数据采集系统,希望能够借助我们的努力,让更多轮友能够顺畅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玉 宛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