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长江云新闻  2025-10-20 18:31:09
分享到:

湖北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氢能强省建设,力争到2027年,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谋划实施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产业转型、能源转型,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日前,记者在大冶宋晚村光伏电站看到,矿山上1.7万块光伏板已经安装完毕,该项目不仅可以年产绿电3000万千瓦,还能修复裸露山体,实现废弃矿坑的有效治理。

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施工负责人 李伟伟:充分利用废弃矿山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布设光伏组件10兆瓦,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宋晚村光伏电站所生产的绿电,直接输送到旁边的姜桥制氢工厂用于制氢生产,可年产绿氢约1800吨。

大冶市姜桥制氢工厂负责人 王宜魁:采用了“碱性+PEM电解”工艺,这种双技术工艺搭配在国内尚属首例,结合了PEM制氢的高纯度、灵活性优势,与碱性制氢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既保障了氢气纯度,又提升了整体产能适应性。

目前,大冶这个总投资34.38亿元的项目,包括新建两座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加氢综合能源站和氢能产业智慧运营平台等。在制氢环节,姜桥制氢工厂已建成投产,第二座制氢工厂已挂网招标。在储存环节,充分利用采矿留下的矿洞储氢优势,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也是全国首个岩洞储氢技术科研中试项目。

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施工负责人 李伟伟:目前洞室施工已全部完成,储氢罐体原材料已到工厂加工制作,预计10月底,第一批罐体到现场安装,项目完工后可储存绿氢5万标方。

在加氢和用氢环节,大冶加速推进氢能使用项目落地。目前,已建成大冶东综合能源站,可每天加氢300至600公斤,大冶已有12辆氢能公交车、5台氢能渣土车、16台冷链物流车投入使用。同时,奥体大道综合能源站和金山店综合能源站主体已完工,11月份将投入使用。

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恒:相当于每一台氢能公交车,每天可以节省二氧化碳的排量为200公斤。

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大冶正加速建设氢能创新科技园,为氢能产业装上“智慧大脑”,氢创园以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对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实现智能化运营。目前氢创园建设已完工,围绕科技研发、氢能应用等产业招商已初见成效。

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曹博:引进了国内头部的重塑,还有北京氢璞,他们两个是做电堆,我们马上跟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ALK电解槽技术,一个偏向于应用,一个偏向于研究。

大冶加快布局以氢能为主攻方向的未来产业,积极构建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体系,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探索经验,全力以赴把大冶打造成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低碳示范标杆。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宁  邓思弦

大冶台  张伟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