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大冶 | 创新旅游体验 国庆假期大冶文旅消费“火力全开”

长江云新闻  2025-10-20 18:31:08
分享到:

创新旅游体验 国庆假期大冶文旅消费“火力全开”

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大冶市旅游资源丰富,以矿冶文化和自然风光著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8天长假为大冶市文旅消费注入强劲活力。大冶通过创新文旅消费体验,推出系列旅游产品,成为游客出游的热门打卡地。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大冶市两大核心商圈精准发力,以差异化玩法点燃节日消费热潮。在大冶雨润中央商场外场,数十台展车整齐陈列,成为节日里的一道亮眼风景线。大冶吾悦广场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室外三人篮球赛激情开赛,球员们配合默契,现场欢呼声不断;室内的动漫展吸引众多年轻爱好者,精致的cosplay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到了晚间,音乐节热情上线,持续点燃节日氛围。

黄石大冶市民 潘明耀:现场氛围很好,今天打球很开心,很快乐。

这个长假,大冶保安沼山古村景区以“一座会演出的村庄”为主题,将沉浸式演出与旅游深度融合,每天都有4场“桃乡江湖·白马剧场”和《桃花源里》水上漫游演出,通过打造全天候的乡村旅游场景,打破传统旅游的时间限制,当地实现单日旅游收入约100万元。

黄石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古村桃乡景区负责人 黄略:通过巡游,轻舞泛舟,侠客江湖情表演,游客互动等形式,让每名游客沉浸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江湖角色”,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为充分挖掘大冶文旅资源,大冶市发布“金秋来‘冶’‘铜’享激情”秋季农文旅体商系列活动,在文旅、商业、体育、农业四大板块推出系列精品活动,推动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提升大冶城市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世界矿冶文化名城、华夏青铜文明圣地”特色城市名片。

黄石大冶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江克飞:全力推动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争创5A级旅游景区,上冯古村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同时,大力丰富主题活动形式,优化服务配套 ,提升游客体验感与满意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湖北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氢能强省建设,力争到2027年,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谋划实施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产业转型、能源转型,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日前,记者在大冶宋晚村光伏电站看到,矿山上1.7万块光伏板已经安装完毕,该项目不仅可以年产绿电3000万千瓦,还能修复裸露山体,实现废弃矿坑的有效治理。

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施工负责人 李伟伟:充分利用废弃矿山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布设光伏组件10兆瓦,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宋晚村光伏电站所生产的绿电,直接输送到旁边的姜桥制氢工厂用于制氢生产,可年产绿氢约1800吨。

大冶市姜桥制氢工厂负责人 王宜魁:采用了“碱性+PEM电解”工艺,这种双技术工艺搭配在国内尚属首例,结合了PEM制氢的高纯度、灵活性优势,与碱性制氢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既保障了氢气纯度,又提升了整体产能适应性。

目前,大冶这个总投资34.38亿元的项目,包括新建两座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加氢综合能源站和氢能产业智慧运营平台等。在制氢环节,姜桥制氢工厂已建成投产,第二座制氢工厂已挂网招标。在储存环节,充分利用采矿留下的矿洞储氢优势,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也是全国首个岩洞储氢技术科研中试项目。

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施工负责人 李伟伟:目前洞室施工已全部完成,储氢罐体原材料已到工厂加工制作,预计10月底,第一批罐体到现场安装,项目完工后可储存绿氢5万标方。

在加氢和用氢环节,大冶加速推进氢能使用项目落地。目前,已建成大冶东综合能源站,可每天加氢300至600公斤,大冶已有12辆氢能公交车、5台氢能渣土车、16台冷链物流车投入使用。同时,奥体大道综合能源站和金山店综合能源站主体已完工,11月份将投入使用。

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恒:相当于每一台氢能公交车,每天可以节省二氧化碳的排量为200公斤。

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大冶正加速建设氢能创新科技园,为氢能产业装上“智慧大脑”,氢创园以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对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实现智能化运营。目前氢创园建设已完工,围绕科技研发、氢能应用等产业招商已初见成效。

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曹博:引进了国内头部的重塑,还有北京氢璞,他们两个是做电堆,我们马上跟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ALK电解槽技术,一个偏向于应用,一个偏向于研究。

大冶加快布局以氢能为主攻方向的未来产业,积极构建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体系,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探索经验,全力以赴把大冶打造成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低碳示范标杆。

科创引领助推产业升级 大冶趟出工业振兴新路径

工业是大冶经济发展的命脉,今年以来,大冶市锚定科创引领工业振兴攻坚行动,实施创新发展引领工程,做强科技力量矩阵,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突破发展,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在大冶茁壮成长。

走进大美科技的生产车间,450条LED封装产品线正快速运转,可年产400亿颗LED封装灯珠。今年7月,公司还投入了4条全自动LED模组生产线,实现日产2万张模组,年总产值近7亿元。通过一块块LED屏模组,可以拼接出造型各异、尺寸巨大的显示屏。

大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志清:这款目前应用在户内显示,它可以做成一体机、会议机、广告机,也可以做成家庭影院,像这款式会做成2K或者4K的家庭影院。

今年以来,随着显示行业市场回暖,大美科技不断扩大产能,产品类型从商显向消费显示延伸。随着LED显示屏向智能化发展,在大冶牵线搭桥下,大美科技与湖北师范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向AI显示迈进。

大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志清:借助高校的应用研究优势和大美科技的产业优势,合作的领域主要是半导体新材料和AI显示两个方向,下一步我们会推动AI显示的应用。

随着大美科技产能不断释放,吸引来惠盈显示、泓图光电等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入住,大冶市以高端显示屏产业为核心的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除了电子信息产业聚链成势,传统制造业也在不断焕新升级。近日,大冶华兴玻璃有限公司DY7纯电窑炉正式点火启动,该窑炉是华兴玻璃集团在全国16个生产基地中建成的首座纯电玻璃窑炉,为玻璃制造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大冶市华兴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德利:我们7号窑炉采用纯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全程自动控制,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重量精度控制从原来的3克缩减至现在的0.5克,产品品质稳定性显著提高。

科技内核还支撑了生产流程的优化。以往,玻璃瓶需经历投料、熔化、生产,再转运至深加工车间进行贴花、印花等后续工序,中间环节多,整体效率受限。如今在DY7纯电窑炉生产车间,全部工序实现一站式完成,生产效率提升20%。

大冶市华兴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德利:满产之后,新的窑炉预计一年实现一亿元的产值,助力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竞争力。

近日,在省经信厅公布的《2025年湖北省数字孪生工厂和无人工厂拟认定名单》中,东贝铸造、劲牌、金桥铝业、尖峰建材4家大冶企业成功入选。大冶以科技创新、技改升级为抓手激活工业发展内生动力,今年计划投入技改资金45亿元,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推动产业能级实现阶梯跃升,加快构建“3+2+x”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石大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金博文:构建“梯度化”技改支持体系,我们将加快落地新“科技十八条”等政策,加大技改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全链条的创新平台,把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宁  邓思弦

大冶台  张伟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