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赴孝昌开展“大思政课”“百马行动”宣讲

云上孝昌  2025-10-19 16:16:54
分享到:

10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走进孝昌县开展“大思政课”“百马行动”宣讲活动,以鲜活语言、生动案例为基层干部群众送上了一场接地气、有温度的“精神文化盛宴”。

此次宣讲活动以“5场分众化宣讲”的形式,分别在王店镇政府、县文化中心、县水利和湖泊局、小悟乡政府、王店镇东河村进行专题宣讲,精准覆盖党政机关干部、村(社区)群众及企业代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三大精神”的理解,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生活、浸润人心。

“听完这堂思政课,让我们对‘三大精神’的理解更深刻。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们要把‘坚守信念、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全过程,当好精神传承的践行者。”王店镇年轻干部刘康说。

“作为水利系统的一员,我们必须将‘三大精神’的内涵要求深度融入日常工作,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切实践行抗洪精神,为孝昌跻身‘全省同类县市第一方阵’筑牢坚实的水利保障。”孝昌县水利和湖泊局工程管理和水旱灾害防御股负责人李琛说。

“小悟乡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沃土,要传承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伟力,推动全乡上下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小悟乡年轻干部张爽说。

“我们会持续丰富业态、提升服务,让基地升级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故事的红色沉浸式体验课堂,让游客在体验中学习国防教育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湖北磨山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忠红说。

宣讲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们采用“理论讲解+互动交流”的方式,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战略、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核心主题,结合孝昌县发展实际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孝昌王店也是大别山精神起源之一,和全国人民一起培育了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我们要发扬‘三大精神’,把王店建设得更美好。”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家俊说。

“我今天主要讲的是‘支点建设’,尤其是孝昌的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关系。孝昌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希望我们孝昌把自己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并且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在一起。”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姚江波说。

在认真聆听宣讲团的宣讲报告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样的“大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有情感温度,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

“这次宣讲像一场‘及时雨’,为最新政策的理解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知道了‘找谁办、怎么办’,接下来能更精准地帮村民争取政策支持。”王店镇东河村党总支委员黄裕珍说。

“今后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传承‘三大精神’,更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上主动作为,让红色精神真正落地见效。”王店镇年轻干部冯思说。

“宣讲中提到的‘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给了我们很大灵感。东河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驻村工作队会对照政策要求,整合村内闲置资源,探索‘精品农业+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华中科技大学驻东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扬说。

“我们将立足孝昌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将‘三大精神’转化为岗位履职的动力、破解难题的思路,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孝昌文旅的智慧与力量。”县文旅局副局长殷靖说。

宣讲结束后,宣讲团全体成员还前往东河村调研驻村工作进展与成效,并深入磨山村开展实地考察。期间,大家参观了中原突围纪念馆等五个展馆,通过聆听讲解、交流体会,进一步积累了“三大精神”宣讲的鲜活素材与实践案例。

此次宣讲活动是华中科技大学与孝昌县深化理论武装合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双方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常态化宣讲、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搭建“大平台”、建强“大师资”、用好“大课堂”、开展“大实践”,切实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三大精神”转化为服务支点建设的坚定信念和实干担当。

记者:康洪洲 邹圆圆 董维文 于德鑫 陈泽润

一审:刘爽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