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绿色发展中彰显中国担当

湖北日报  2025-10-18 17:54:53
分享到:

晨曦初露,长江葛洲坝江段,江豚跃出水面嬉戏,在空中划出一道银灰色弧线。

下午时分,武汉沙湖畔的中碳登大厦,全国3700余家企业碳排放权的流转在此高效核算。

夜幕降临,白领小王用“武碳江湖”小程序积攒的碳积分,轻松兑换了一张共享单车骑行卡。

这一幕幕日常,共同勾勒出湖北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图景。

“十四五”期间,湖北在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答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道必答题,美丽湖北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并肩提升,一个绿色动能更足、生态承载力更强的支点湖北正昂然崛起。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

稳定保持Ⅱ类

整治后的鄂州樊口江滩,重现“百里樊川、玉带萦回” 的美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

2018年4月,在湖北宜昌的长江岸边,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再次提出“长江嘱托”。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库坝区所在地,肩负着“一江碧水永续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北坚决扛起生态大省政治责任,一场关乎长江生态的深刻变革随着大江奔涌。

2018年9月9日下午3时,长江畔,随着一声沉闷轰鸣,兴发集团旗下兴瑞第一热电厂的烟囱应声倒下。这场爆破,成为长江大保护破局“化工围江”的标志性一幕。

以壮士断腕、铁腕治江的决心,湖北毅然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岸上,沿江一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转,腾退岸线149.8公里,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水中,给母亲河做全面“体检”,1248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守护江河清澈。

深入实施“双十行动”“十年禁渔”,接续开展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深化19个重点流域联防联治……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之下,长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提升,交出了一份清澈而亮眼的答卷: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保障了“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清澈的江水,不仅唤回了“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也吸引了极度濒危物种鳤鱼重现,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湖北繁衍生息。

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

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

支撑起第7位的经济总量

长江第一艘氢燃料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市长江葛洲坝水域巡航。(视界网 王耿 摄)

保护,从不是发展的“对立面”。

“十四五”以来,湖北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传统产业,“含绿量”提升——

宜昌兴发集团,经历“断腕阵痛”之后迎来发展新生。凭借新的技术突破,兴发集团让磷酸纯度飙升,产品从磷矿石时代的“论吨卖”蜕变成高端产品“论克卖”,一步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

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依托丹江口水库的优质生态资源,十堰不断做强水经济:北京老字号“北冰洋”与武当蜜桔跨界“牵手”,打造出“好水+好桔”的畅销饮品;农夫山泉在丹江口建成3座工厂,每小时生产8.1万瓶瓶装水;湖北博奥食品将一条鲢鱼变成40余种产品,“吃干榨净”模式推动企业向10亿级跃进。

绿电悄然改变湖北能源结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绿色转型的主阵地。数据显示,湖北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居中部第一,占比提升至7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全国第7位的经济总量。2019年,湖北每用10度电有1度来自新能源。现在,湖北每用4度电就有1度是来自新能源。

如今,湖北绿色产业体系日益完善,“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链规模稳步增长。武汉聚集了超300家涉碳企业和机构,碳资产规模破千亿元。湖北初步形成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节能、环保、“双碳”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海内外纷纷取经湖北低碳方案

中碳登护航全国碳市场

安全清算超千亿

中碳登持续向全球讲述低碳发展的“中国方案”。

“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成交额478.26亿元人民币。”9月24日,上海外滩,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坐在观众席中的伯顿·姆温巴不禁感叹中国碳市场的巨大潜力。

来自赞比亚的伯顿·姆温巴是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讨班的学员,和29名南南合作国家学员一同在武汉培训,学习低碳发展的“中国方案”。参加此次碳市场大会,是其中的一课。

而在800公里外的武汉沙湖之滨,33层的中碳登大厦巍然矗立,每年吸引着诸多海外学员漂洋过海来“取经”。

湖北是全国首批七个试点碳市场之一,还是全国碳市场“数据大脑”——中碳登的所在地。截至目前,中碳登已护航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超千日,累计完成清算金额超1000亿元。

碳市场稳健运行的背后,是企业迈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步伐。在湖北,企业购买绿电已成为一种刚需。他们可把碳配额抵押给银行,贷出钱买绿电,再用绿电抵扣碳排放。

2024年7月20日,全国首个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落地武汉,为企业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绿电绿证开发与交易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和相关培训。目前,该平台已多次促成“碳变钱,钱买电,电抵碳”的循环,撮合绿电交易超10亿千瓦时。

绿色发展,从来不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独奏”,而是需要全社会携手响应的“合奏”。低碳生活,也不是停留在纸面的理念,而是可参与、可获益的生活方式。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武汉游客杨磊在大九湖景区用1300碳积分,兑换了1袋神农奇峰一级红茶。

10月1日,作为神农架创建碳普惠景区示范项目,“玩转九湖”小程序在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正式上线。游客低碳游览大九湖景点可自动量化积分,用于兑换零碳农产品或民宿优惠券。

不只在景区,绿色低碳正悄然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地铁通勤、新能源车出行、随手关灯……这些看似微小的绿色举动,都在被记录、被量化,最终汇集成每个人可感知、可兑现的“碳资产”,让全民共享绿色成果。

大江流日夜,极目楚天舒。面向“十五五”,湖北坚决扛牢生态大省政治责任,积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