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耀荆楚·大国工匠 | 秦环兵:三十五载坚守 用匠心雕琢“中国精度”
近日,全国总工会认定200人为2025年“大国工匠”,湖北8人入选。本期《劳模工匠耀荆楚》系列报道,介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秦环兵。他扎根桥梁施工一线35年,参与建设21座国内外重要桥梁。
载誉归来,秦环兵顾不上休息,便来到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投入大型沉井三维姿态自动化检测系统调试。这套集合北斗导航与AI视觉的智能监测系统,让桥梁主要承重结构锚碇的浇筑时间大大缩减。
大国工匠、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测量首席技师 秦环兵:三维姿态自动化监测技术能实时显示沉井顶底口的中心偏位值、标高,平面扭角、倾斜度、结构挠曲变形等几何形态及变化情况,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监测,能够减少陆地施工时间约20%,节约费用约占总施工费用的8%左右。
时间回到1990年,初中毕业的秦环兵,成为一名工程测量工。在雄伟的建筑面前,秦环兵感到自己的渺小;在工人师傅面前,感到自己知识的缺乏,一度迷惘和失意,但不服输的性格又始终在告诉自己,他们能干好,自己也一定能。
大国工匠、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测量首席技师 秦环兵:中午趁着大家午休的时间,我也是反复架设仪器、吊垂线、摆棱镜,钻研它们的构造及原理知识。夜晚就挤出时间看专业书、看高中课本。还到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去进修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和业务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2012年9月,在企业支持和帮助下,秦环兵成立“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先后取得创新成果56项,培育出金牌职工2人、测量负责人15人、测量技术骨干100余人。
中铁大桥局汉南长江大桥三标段项目部测量组副组长 徐钰鑫:师傅教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匠心,我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大国工匠、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测量首席技师 秦环兵: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带动更多人坚持创新、解决难题、步履不停。在桥梁建设中诠释劳模精神,在项目攻坚克难中淬炼劳动精神,在人才培育中传承工匠精神。
(长江云新闻记者 牛中毅 宛宇 编辑 谢宝莹 责编 周梦 编审 梁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