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保康刘光宝:义务宣讲300多场 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云上保康  2025-10-18 08:47:28
分享到:

5年来,他行程近万公里,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各地义务宣讲300多场(次),用脚步丈量信仰,用真情传递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荆山沮水深深扎根。今天,我们来认识退伍老兵刘光宝。

在保康县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故事和红色历史。2020年,刘光宝正式开启义务宣讲之路。

为讲好革命老区保康的红色故事,他提前花大量时间踏遍荆山南北,走访老党员、老战士,抢救性收集整理红色史料。为挖掘《邓氏家族守护红军坟》这类濒临失传的故事,他曾3次冒雨前往邓家老屋,走访8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整理出5000多字的口述史料,让珍贵记忆得以保存。在他家中,记者还见到了厚厚一摞手写宣讲材料,以及专门购置的电脑和打印机——他让儿子帮忙把手写内容整理成文档并打印,只为让每一次宣讲的内容都扎实可信。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保康是革命老区,这片土地上有太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退役军人、保康县老兵宣讲团成员刘光宝说。

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想法,这些年来,刘光宝义务宣讲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从未向任何邀请单位收取报酬。2000年单位改制后,刘光宝下岗创办了“好帮手家政服务社”,家人也支持他挤出时间投入宣讲工作。

“他经常去宣讲红色文化,我从来不拦他。家务事儿我多做点儿,让他把老兵精神传下去,我这点付出不算啥。”刘光宝的妻子王贵云说。

数百场宣讲下来,他的足迹踏遍荆山沮水。从高桥铺战斗的硝烟,到邓氏家族守护红军坟的赤诚,那些深藏于保康大地的红色记忆,经他讲述再次变得鲜活。在龙坪镇军事夏令营的操场边,他指着胸前的老兵纪念章讲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这份鲜活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

“刘光宝同志是全县退役军人的楷模。他义务开展红色宣讲,完全出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的宣讲不仅传播了红色文化,更展现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优秀品质。”保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政治权益维护股负责人郭正平说。

刘光宝的宣讲内容生动朴实,既有革命历史,又融入亲身经历,总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孩子们在故事中真切汲取到成长的力量。

“听了刘爷爷的宣讲,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刘志航说。

除了讲红色故事,刘光宝还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向群众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结合人大代表履职经历,讲解民主法治进程。他的宣讲内容与时俱进,形式丰富多彩。

“光宝同志是我们宣讲团的榜样。”退役军人、保康县老兵宣讲团成员李国货说,“他带着真情讲保康的革命故事和老兵经历,非常真挚感人,这份传承红色基因的执着,我们都打心底里佩服。”

刘光宝等一批老兵宣讲团成员,用宣讲践行“退伍不褪色”的誓言,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保康大地深深扎根。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讲下去。红色基因需要代代相传,作为一名老兵,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刘光宝坚定地表示。

如今,在刘光宝的带动下,保康县老兵宣讲团已有8名成员加入。他们常年奔波在义务宣讲的路上,把红色故事讲到田间地头、校园课堂,成为保康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全媒体记者:陈泉霖 陈梦鸽

通讯员:郭正平

编校:彦舒

一审:尚娟 都正红

二审:姜雪飞

三审:张良奎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