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 | 跨越时空的信仰接力,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带着她的嘱托,我把奶奶用一生播撒的红色基因融入了我的血脉、我的生活、我的工作。”10月16日,“青春华章 我们的回答”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现场,电影《上甘岭》中王兰的原型——王清珍的孙子刘航,将奶奶的传奇人生和英雄故事娓娓道来,得到全场共鸣,现场掌声雷动。
英雄后人追忆上甘岭不朽传奇
刘航以《上甘岭》电影片段引入奶奶的故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1956年,电影《上甘岭》上映,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影片中的王兰,原型就是和黄继光同在45师的卫生员王清珍,而她,也是我的奶奶。”刘航讲道:“虽然大家都说影片里王兰的原型是我的奶奶,但奶奶却认为,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上甘岭所有卫生员都是王兰的原型。”
1936年,王清珍生于汉口,14岁决心参军,5个月后主动请缨、赴朝参战。在上甘岭战役时,她每天照料20多名重伤员。除了要给伤员做治疗,喂水、喂饭、喂药外,还要背伤员出洞大小便,甚至嘴对嘴喂伤员、吸脓血尿液……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壮举,深深打动现场的师生,台下寂静无声,一份跨越时空的感动让不少人眼眶泛红。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0月20日,正是黄继光壮烈牺牲73周年的纪念日。刘航讲道:“黄继光牺牲的第三天,遗体才从前线运回坑道,奶奶和战友们一起为他整理遗体。那天真冷啊,烈士的鲜血已经凝固,机枪打穿了他的胸膛,留下碗口大小的贯穿弹孔,但他依然双臂高举保持堵枪眼的姿势。这一幕,让所有人忍不住失声痛哭。如何把烈士的双臂放下,成了难题。奶奶用热毛巾轻轻地焐在黄继光手臂、背部,每揭下一片被子弹打烂的棉衣碎片,她都格外小心,生怕弄‘疼’了满是伤痕的战友。整整三天三夜,手臂终于放了下来,将打穿的胸膛缝合好后,这才为他换上一身崭新的军装。大家列队肃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那一年,奶奶16岁。她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二等功,被朝鲜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可奶奶却总说:‘我不是英雄,牺牲的战友才是。’”
奶奶王清珍的故事,影响着刘航,也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这段战火里的青春故事,这份赤诚的信仰,让现场的青年更加懂得今天的盛世,来之不易。
“红色基因融入我的血脉、我的生活、我的工作”
奶奶曾教育刘航:“为国为民奋斗到底,才不枉人间走一趟。”刘航说:“奶奶用一生播撒的红色基因,已融入了我的血脉、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新的时代,虽然工作的岗位不在炮火的前线,但是在电力保供的一线,他像奶奶一样冲锋在前,践行着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7年初,跨省主电源500千伏孝浉线突发山火,他和同事们冲进火海鏖战至深夜,最终扑灭大火;2019年、2024年,他两度参与抗冰灾保供电,在严寒中坚守岗位;工作之外,他还8次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2016年赴沦河水灾现场帮忙,2020年疫情期间带头组织青年捐款3000余元——就像奶奶当年义无反顾赴朝参战,他在危难前同样选择挺身而出。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宣讲的方式,让上甘岭的英雄故事激励更多当代青年。
让上甘岭精神代代传承
“奶奶在上甘岭坑道内救人时,点着一盏煤油灯,如今每次巡线看到万家灯火,我就仿佛看到奶奶信念的延伸。”从战火前线到基层一线,刘航传承着奶奶的红色基因,超越血脉,成为鼓舞更多人前行的力量。
“奶奶,这盛世,如您所愿!”分享结束,现场的青年学子眼泛泪光,备受洗礼,还沉浸在感动之中。先烈们的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与安宁,而传承从来不是空泛的口号。刘航说:“从豆蔻年华上战场,到迟暮之年岁月沧桑,奶奶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信仰!”今天的我们依然要坚定信仰,铭记历史,让上甘岭的精神丰碑永远滚烫,在新时代书写我们的青春华章!
“青春华章 我们的回答”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是中央网信办“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省委网信办、团省委、省教育厅、武汉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等在鄂高校的400多名师生,中央和地方媒体代表、重点商业平台负责人及部分正能量网络大V,齐聚一堂,共话青春心声,点亮青春理想。
(长江云记者 孙俊 唐欣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