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青春华章 | 行走中,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式现代化”

长江云新闻  2025-10-17 18:42:25
分享到:

“青春的回答,从来不是纸上空谈,而是脚下的每一步丈量。”10月16日,在“青春华章 我们的回答”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现场,华中师范大学余典同学的精彩分享,为“行走的青春”写下了生动的注脚。这位年轻的学子,正用她的脚步跨越山河,用镜头与科技为时代画像,以走心的青春实践,真切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故事和深刻感悟。

行走的青春,行走的思政课

在分享中,余典动情地说:“大思政课以‘有热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姿态,走进我们的校园,更走进莘莘学子的心灵。”

余典是一名思政教育的参与者、践行者,也是一位行走在路上的青春奋斗者。今年春天,她参加了中央网信办指导、湖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青春华章 我们的回答”网络大思政课。她与全国包括北大清华等11所高校学子走进武汉15个高质量发展点,在全国两会期间受多位政协委员点赞推广,获得了全网1.4亿次的曝光量。在武汉,高校学子们乘着知音号的江风、喝着中医药奶茶,感受千年文脉的活化;在光谷空轨上飞行,与小米、岚图专家对话,体悟科技创新的脉搏;他们也在良品铺子、周黑鸭的流水线前津津有味的嗦鸭脖,品出了传统味道的现代化突围。

在余典看来,“行走的青春”就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她感受到:“原来理论课里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北,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火热实践。”

行走中,从“听故事的人”成为“讲故事的人”

大学期间,余典和团队跨越5省8地。在新疆博州,她们用镜头记录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执导的纪录片《春风吹又生》获北京国际电影节认可;在贵州遵义,她们将红色基因融入文创设计,作品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在武汉都府堤,她们助推“红巷爷爷”的初心故事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从边疆到城市,从课堂到田野,我们不做书斋的旁观者,而做故事的书写者、人民的记录者、时代的在场者。”余典和小伙伴们,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全新角色,以扎实的脚步与创新的实践,生动诠释青年担当,重新定义奋进的青春,并且从“听故事的人”成长为“讲故事的人”,以自己的青春实践,传递青春的力量,感染着更多同龄的学子。

行走中,“青春力量”持续生长

三年来,全国468所高校的大学生通过“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分享了超过4.46万篇社会实践的经历与感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的蓬勃风采。

余典感言:“行走中,思政课的力量,不再只是生硬的道理,而是在实践中与时代同频的共鸣。”余典的青春实践,正是千千万万行走在中国大地上青年学子的生动缩影。相信在行走中,青春的力量将持续生长,青春的答案会愈发响亮,青春的画卷也别样精彩!

“青春华章 我们的回答”网络主题大思政课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省委网信办、团省委、省教育厅、武汉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作为中央网信办“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系列活动之一,“青春华章 我们的回答”紧扣青春爱国奋斗主题,通过主题演讲、互动分享等形式,讲述“有热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故事,浸润莘莘学子心灵。本次活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等在鄂高校的400多名师生,中央和地方媒体代表、重点商业平台负责人及部分正能量网络大V,齐聚一堂,共话青春心声,点亮青春理想。

(长江云记者 孙俊、胡傲蕾)

责任编辑 胡傲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