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电子书” 和有声读物,让阅读更加 “适老化”

长江云新闻  2025-10-12 17:03:13
分享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阅读作为丰富晚年生活、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广老年阅读,2024年10月,民政部等14部门印发《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老年读物供给、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老年阅读环境等多项工作举措。但在生活当中,许多老年朋友面临“阅读困难”。不少老年朋友因纸质书字体小、视力下降等问题,逐渐远离阅读;也有人对老年读物的认知停留在 “健康养生”的单一范畴,忽略了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电子书与有声读物的兴起,为破解老年阅读困境提供了新路径。《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百姓课堂》总第 326 期,就让我们聚焦这两种阅读形式,探讨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让阅读真正适配老年群体的需求。

高级教师、副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总工会“阅读领航人”、湖北省“长江书节”十佳领读者闻小红老师认为:阅读的“适老化”问题,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点击收听音频

闻小红:

确实,现在老年人阅读存在“适老化”的问题。针对老年人视力下降、看书写字易疲劳等问题,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科技手段,可以为老年朋友提供便捷化、适老化的阅读方案,但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宣传和拓展。为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中国出版协会已经连续多年面向社会发布书单。2022年发布的“100种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覆盖医、食、住、行、用、学、娱等多个领域,特别关注了老年人在数字智能生活、建立积极老龄观、关注老龄金融等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需求、新期待。

我已经退休十多年了,现在我的视力也非常差,老花的度数很高,我想这与我的职业也有关。退休之前,每天有大量的备课任务,长期用眼看东西,还要大量的制作PPT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现在“听书”的时候比较多。我的建议是:实在是需要看纸质书,也要注意适度休息,抽空往远处看,缓解用眼疲劳。

另外,老年人和青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最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速度和眼动控制两个方面。研究显示,老年人每次注视的时间比青年人更长,尤其是在遇到生词或复杂句子结构时,这表明他们需要更长时间来处理信息。因此,相比于青年人,老年人在阅读时更依赖上下文和视觉提示,例如图片或排版设计,不当的排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效率。出版物可以通过添加摘要、小结和关键词标注的方式,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完成信息提取,理解阅读内容。还可以多增加一些语音朗读功能、触摸式电子书等等,或者在阅读过程中提供图像和文字结合的多媒体体验。这些都是我国传统与数字出版行业未来进行适老化阅读探索可以努力的方向。开展适老化阅读工作,要为老年人学习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更多可能。

我想重点介绍一下电子书。现在的电子书有很多产品,能够支持老年人根据自身视力情况自主调整字体大小,提升阅读舒适度,价格也不贵,选择也很多。另外就是“有声读物”越来越丰富: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强国等平台都开设了 “有声读物” 专区,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书目与专业、精彩的演播。现在听书也很方便,例如在手上打开一篇文章,凡是有一个“小耳机”符号的,都可以点开收听。还有一些专业的音频网络平台,免费的、收费的有很多选择,老年朋友完全可以各取所需。

电子书的灵活适配与有声读物的便捷聆听,不仅打破了老年阅读的生理限制,更拓展了老年读物的内容边界,让“老有所读”真正升级为“老有所悦读”。从政策层面的指导意见,到平台与行业的适老探索,再到老年朋友亲身实践的阅读新方式,“适老化”阅读正在逐步落地生根。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资源的持续丰富,相信会有更多老年朋友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书香伴随晚年,让知识为银发生活注入更多活力与温暖。

作者:闻小红

编辑、主持:田天

编审:唐登钊 齐鸣 刘晓蕾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