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裸眼3D还原+沉浸式戏剧——大冶铜绿山让3000年矿冶文明“活”起来

黄石日报  2025-10-14 14:57:37
分享到:

初秋时节,天朗气清。走进大冶市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微风拂过,草地上一棵棵铜草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这些看似柔弱的植物,却是地底矿藏的天然“指示剂”,它们以绽放的姿态,静静诉说着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铜草花

近年来,大冶市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活”起来为主线,以提升遗址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传承和弘扬优秀青铜文化为基点,在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不断提升遗址魅力和吸引力,铸牢文明城市之“根”。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在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以恢弘之音震撼世人。可谁曾想到,那重达2.5吨的铜身原料,竟来自百里之外大冶的一座矿山—— 铜绿山。

“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版的《大冶县志》早已道破山名的由来。而翻开《明史·地理志》,“大冶县……又西南有铜绿山,旧产铜”的记载,更让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历史的烟霞。

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收藏的编钟

但真正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是现代考古人。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露天生产中,发现冶炼渣和多件铜斧,将一把重达3.5公斤的铜斧邮寄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函告了这里的情况。1974年至198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在此进行考古调查发掘。

在探方之中,黄土之下,专家们用毛刷轻轻拂去尘埃,露出了一个惊世真相:早在春秋战国,这里已是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基地”。古人配渣控温,炼出纯度高达93%的粗铜,留下的炉渣平均含铜量仅0.7%。这项技艺,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青铜采冶水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展现。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出土的铜锭

1982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荣列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指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青铜文化是一部完整独立的发展史,彰显其在人类冶金史、科技史和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

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俯瞰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开采规模最大、采冶技术水平最高、持续采冶时间最长、采冶链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铜矿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23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讲解员陈佳怡,向馆内一批慕名而来游客细细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冶人,00后的她,对家乡的这座宝藏引以为傲。

自1984年起,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开放,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青铜文化。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现场场景

2013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弘扬青铜文化,大冶市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先后完成了新老博物馆、四方塘墓地保护展示工程和游客中心等项目的建设。2023年6月,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新馆,仿佛一步踏入千年时光隧道。新馆内部以裸眼3D、声光电技术动态还原古代采矿、冶炼场景,令人耳目一新。“铜山有宝”“找矿有方”“采矿有道”“炼铜有术”等五大主题展厅层层递进,一条清晰的矿冶文明历史脉络呈现在游客面前,引领游客深入领略“青铜之源”的神奇。

复原的冶炼炉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娟介绍,遗址公园内建有游客中心、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展示区、矿山风光自然游憩区、现代采矿机械展示区、青铜文化研学体验区6个区域,包含了铜源广场、矿工足迹、九曲溪流等30余个景点,已成为一个集科普教育、公共游憩为一体的具有古矿冶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间。

据悉,该遗址自开放以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加强科普基地、研学基地的建、管、用,先后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研学团体、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

随着“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文博游成为许多年轻人假期出游新选择。

今年春节期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精心推出了国内首部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博物馆戏剧——《因为青铜》,跨界打造文博消费新场景,以“博物馆 + 戏剧”模式,让游客们在沉浸式观演与新奇的体验中,领略华夏青铜文化的魅力。

国内首部沉浸式博物馆戏剧《因为青铜》演出现场

演绎过程中,演员会化身导游带领观众,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楚国,近距离领略楚王在铜绿山大兴炉冶,开创青铜盛世的辉煌成就。

今年大年初三到正月十六,《因为青铜》一经试演即连演十四天,累计接待观众万余人次,在国内外游客中引起热烈反响。“五一”期间,升级后的《因为青铜》再度上演,吸引了2万余名游客入馆参观,点燃大冶文旅消费新引擎。

“通过‘文物+演绎+文创’的方式,充分挖掘阐释文物价值,打造文旅融合消费场景,让文物真正活起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郑正盛说道。“我们将以更活更新的方式讲好大冶辉煌的青铜文明,让更多游客领略青铜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活化利用,新招频出,文明传承,历久弥新。

千年时光流转,炉火生生不息,青铜文明化作成流淌在城市血脉里的基因,成为大冶人守护文明、创新发展的精神火种。

今年6月,喜讯传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荣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正式启动申遗!”今年2月20日,大冶市举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动员会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攻坚行动推进会,吹响新一轮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号角,全力推进国家5A级景区建设,力争用6至10年时间申遗成功。

大冶市提出,将全力打造“世界矿冶文化名城,华夏青铜文明圣地”,推动“青铜圣地”品牌走向全国、唱响世界。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