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担当 文旅出圈——黄冈干部“硬核”作为赋能黄金周“诗与远方”
秋染大别,月满江皋。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黄冈上演了一场文旅融合的精彩盛宴:“大美黄冈 此心安处”品牌全面出圈,全市接待游客541.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5%和25.17%。
红色景点人流如织,夜游经济璀璨夺目,乡村晒秋韵味悠长,国潮科技体验新奇……亮眼数据背后,是一支懂文化、懂旅游、懂市场、能担当的干部队伍,用“硬核”作为将文旅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素质提升强根基,锻造专业“文旅铁军”
“过去讲文旅,总觉得是靠山吃山;现在才明白,要靠专业吃饭。”市文化和旅游局一名年轻干部的心声,道出干部素质提升的迫切性。
面对国庆黄金周这场文旅大考,黄冈超前谋划,制定《市直文旅系统干部素质提升班实施方案》,构建起覆盖全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体系,为假日文旅市场的旺盛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政治理论铸魂、黄冈文化溯源、黄梅戏教唱、新闻摄影实操、讲解规范演练……11期专题培训与近300期行业培训交织成网。
在东坡赤壁,干部们实地感悟“一词二赋”的文学价值,为黄金周期间的文化讲解储备知识;在红安七里坪,他们重走红军路,理解红色文旅的精神内核,为红色景点接待做好充分准备;在遗爱湖畔,他们学习如何用镜头讲述城市故事,为文旅宣传积累素材。“每期培训都直击痛点,让我们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一位参与培训的干部说。
培训的生命力在黄金周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得益于创新建立的“学-练-用-评”闭环机制,干部们在实战中展现出过硬专业素养。在遗爱湖夜游项目现场,经过专业培训的讲解员们,将东坡文化娓娓道来,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大江东去”的意境;在各红色景区,干部们熟练运用培训所学的讲解技巧,让革命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特别是在推动跨省资源整合上,黄冈文旅干部先后4轮赴信阳、六安等地对接,联合鄂豫皖7县(市)推出12条红色精品线路,推动红安七里坪、安徽金寨天堂寨等45个景区“一票通游”,国庆期间跨省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项目攻坚练硬功,一线锤炼统筹能力
“文旅不是文旅局一家的独角戏,而是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此次黄金周成功的关键——唯有凝聚全市合力,才能交出亮眼答卷。
面对双节叠加的文旅大考,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成立文旅工作专班,市委书记李军杰一周3次深入一线调度,市长刘洁全程督战,构建起“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全员上阵”的高效攻坚机制,为假日文旅市场夯实运行基础。
文旅发展,项目为王;干部成长,实践为要。我市紧扣市委“项目建设年”部署,将文旅项目作为干部练兵场:组建市领导带队的招商与项目推进专班,推动干部“走出去”精准招商、“沉下去”一线推进,在对接企业、解决难题中提升统筹攻坚能力,这些实战本领成为支撑市场热度的重要底气。
“67天建成遗爱湖夜游项目,63天推出音乐剧《大江东去》,这是黄冈速度,更是干部担当。”黄州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感慨。起初,这两个项目曾被合作方直言“国庆前不可能完成”,但市区两级专班并未退缩:资规部门打破常规流程,直奔项目现场办公,快速解决用地审批难题;住建团队优化施工方案,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场景布置;文旅干部驻点项目现场,全程协调演出排练、设备调试等环节……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最终让千架无人机点亮遗爱湖夜空,让“大江东去”的豪迈意境在东坡外滩实景重现。项目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国庆期间累计收入超400万元,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文旅新地标。
此前,我市已通过精准招商储备充足“粮草”:147个亿元级文旅项目签约落地,110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东坡文化国际旅游区等188个重点项目加速建设,这些饱含特色的文旅产品,在黄金周期间集中释放吸引力,成为留住游客的核心优势。
从招商到运营,市区主城崛起专班统筹推进,干部们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机制,既保障项目高效运转,也在实战中锤炼统筹能力,实现“项目出成果、干部长本领”的双赢。
精细服务暖人心,下沉一线优化体验
“游客的体验感,就是干部的考核表。”黄金周期间,黄冈干部用一系列创新服务,将“宠客”进行到底。
在黄州区委机关食堂,四菜一汤的15元惠民套餐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中秋当天更送出千份月饼、水果;黄州区开放33家机关单位近5000个车位,协调商业停车场同步免费,有效缓解黄金周期间“停车难”问题;红安县副县长、文旅局长直接公布个人电话,点对点解决游客问题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获得游客一致好评。
更精细的服务体现在机制创新上。全市建立的旅游投诉联动机制,在重点景区设置的现场投诉点,构建起“接诉—分派—处置—反馈—回访”全流程响应体系,确保国庆期间处理的13起投诉全部当日办结。3000名干部化身“旅游管家”,贴心服务护航全域旅游。在黄冈市区,公安干警蹲守两小时保活动安全,供电团队“一线一案”守护千灯齐明,卫健系统设置4个医疗点处置10起突发情况……公安、交通、消防、卫健、应急、城管、住建、商务、宣传、社工等部门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和行业界限,下沉一线,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协同作战,形成全域“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为黄金周文旅市场筑起坚实的安全服务网。
服务企业同样体现担当。市文旅局推行的领导“一对一”包保规上企业机制,让干部化身“政策宣讲员”,上门解读惠企政策、协助完善纳统资料。今年投放的3000万元促消费资金,惠及600余家文旅商户,直接带动消费超1亿元,为黄金周文旅市场的火爆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耕文化IP赋能,驱动文旅融合“深提质”
“文旅出圈,关键在内容、在IP、在创新。”黄冈干部深谙此道,他们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内核,深度融合本地“红绿古”资源,推动文旅产品从传统观光式向沉浸式、体验式升级,为假日文旅市场注入强劲活力。
夜游经济是此次黄金周的亮点,其圈粉核心在于对本土文化的创新表达。遗爱湖夜游项目和音乐剧《大江东去》,均深度挖掘黄州东坡文化内核,通过“文化+科技”“文化+演艺”的融合形式,让原本“静态陈列”的东坡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玩、可体验的动态场景,成功吸引全国各地游客与“苏迷”慕名而来。
市场热度直观印证产品吸引力:遗爱湖夜游项目游船运力,从每日600人次提升至1400多人次;江山明月剧场1369个座位每晚演出一票难求,7日、8日还额外增设100个票位。省文旅集团最初预计《大江东去》上座率不足40%,最终却实现100%满座。不仅如此,麻城龟峰山“猜灯谜赏飞天”、团风大崎山“星空露营”等夜游项目同步发力,与东坡文化主题项目共同构建起“一灯一船一剧”的夜游主轴,让黄冈的夜晚洋溢着独特魅力。
红色旅游也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红安县将军红四方景区推出《大别山抗战》行进式演艺,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黄州区陈潭秋故居开展红色家风宣讲,让红色精神在互动体验中涵养游客家国情怀。
此外,业态融合进一步延伸文旅产业链。罗田甜柿采摘、黄梅人机共演黄梅戏、蕲春中医药剧本游等项目,推动“农业+文旅”“非遗+文旅”等深度融合;市图书馆、博物馆打破“静态展览”模式,推出东坡诗词诵读、黄梅戏体验等互动活动,成为市民与游客的“日间消费聚合点”。
以系统培训夯实专业素养,以项目攻坚锤炼统筹能力,以精细服务优化游客体验,更以文化IP创新赋能文旅发展。黄冈文旅的出圈,不仅是假期经济的成功,更是干部作风转变、城市治理升级的生动写照。
“干部素质提升,最终要体现在发展成效上。”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秋冬市场,在“温泉滑雪季”“马拉松赛事”等工作中继续锤炼队伍,以干部“硬素质”支撑文旅“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