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东宝:八角赶大集 城乡双向奔赴
集市,是乡村烟火气的聚集地,更是民生温度的传递者。今年 5 月开始,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重启传统 “八角赶大集”,以每周六常态化开集的产销平台,搭建起城乡物资互通的 “桥梁”—— 既让村民的农货有了销路,也让市民的菜篮装满新鲜。
早晨8点,晨曦刚洒遍八角村的田野,村中的大集广场已热闹起来,赶集的村民穿梭其间,挑拣、询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浓浓的烟火气在集市上空升腾。在这里,每一份农货都带着 “自家种、自家养” 的实在,也吸引着周边村镇的居民专程前来 “淘宝”。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华阳村村民 靳勇:我是每周六都来,大概有几个月了,我主要卖自己抓的黄鳝,还有自己家种的小菜,收益还可以。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万家坪村村民 陈明菊:每周都来,买瓜果﹑ 鸡子﹑ 鸡蛋,农副产品只要你有卖的都来(买),到这里来的话就方便得多了,骑个电动车上十分钟就可以到。
不少村办企业也在大集中嗅到了机遇,将 “生产车间” 搬到了集市现场。在八角村特色产品摊位前,包装精美的 “八角雪枣” 格外显眼,工作人员一边现场展示雪枣的制作工艺,一边向顾客介绍产品特色,让大家在选购时既能看到品质,也能了解背后的乡村产业故事,这样的 “零距离体验”,让村企产品获得青睐。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村民 陈柏宇:八角雪枣是我们村里的特色产品,厂也是村里的产业,我每一期都来。这个产品很受我们城里来的市民欢迎,卖得也很好,一期的话可以卖3000—4000块钱。
自今年5月恢复以来,“八角赶大集” 已连续举办18场,每场销售额稳定在30万元左右,为参与农户带来了每月人均超300元的增收。它精准破解了老年菜农 “腿脚不便、卖菜难” 的痛点,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 “原生态、接地气” 农产品的需求,成为串联城乡供需、促进城乡融合的 “便民纽带”,让乡村振兴的民生底色愈发鲜亮。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党支部书记 王梅:八角赶大集是双向奔赴,为我们的村民提供了一个就近增收的场所,也为我们城区的朋友们周末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地,可以到我们这边来购买原生态的农副产品。
如今,“八角赶大集” 已成为荆门乡村消费的 “示范样本”。荆门市以八角村为起点,结合不同村镇的民俗文化与产业特色,在更多乡村复制推广 “赶大集” 模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市井活动,传递重农崇农的价值导向,让乡村集市不仅成为 “买卖场”,更成为凝聚民心、激活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 “能量场”。
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晓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农村的消费业态,让群众在感受烟火气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飞 李成汉
荆门台 骆羿杉
通讯员 周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