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滩公园+1!武昌湾公园即将开放
今天(9月28日),长江云新闻记者从武汉城建集团了解到,武昌湾1956公园正式开启试运营,将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市民新增又一处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为城市增添又一张靓丽名片,也标志着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最后一公里”实现贯通。
武昌湾1956公园总面积约5万㎡,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起于解放闸,止于张之洞路,全长约1.1公里,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两江四岸”景观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游客可在此漫步亲水廊道,触摸锈钢板上的工业记忆,在芦苇与乌桕间感受江风,细细品味历史遗存与红色工业文化交融的滨江风景。
项目新建江滩景观绿化约3.1万平方米,打造“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有效串联起长江文化广场、右岸城市客厅、武昌湾生态河口等功能区。昔日以工业生产为主的武船江岸,正焕新成为文脉延绵、生态优美的“城市客厅”。
同时拆除了原有防洪墙1045.5米,新建悬臂式钢筋混凝土防洪墙,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
公园入口处的毛主席雕像广场是武昌湾1956公园的核心文化地标。这座建于2003年的塑像高5.18米、重7吨,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后潇洒致意的风采。
毛泽东同志1956年至1966年间18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其中多次莅临武昌造船厂,这也是公园取名为武昌湾1956公园的原因所在。广场改造过程中,完整地保留了雕像本体、坐落位置及朝向方位角度,通过设置环形台阶与诗词文化墙,强化了这一红色文化瞻仰点的仪式感。墙上镌刻着《水调歌头·游泳》等手迹,唤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历史记忆。
公园内武昌造船厂旧址作为武汉近代工业文化的杰出代表。为系统保护与传承这一厚重历史,项目团队展开了地毯式的文脉挖掘工作。“我们一头扎进历史档案馆,系统梳理武昌古城舆图、近代水文记录与武船厂史,遍寻散落的地方志和老照片。”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建设管理公司项目设计负责人宋典表示。
生态森林片区依托原有地形与植被优势,打造有“潜艇乐园”“落日草坡”“林下露营区”三大自然景观乐点,既打造儿童友好型场地,也为市民提供露营、漫步、瞭望、打卡等多功能空间。工业时尚片区以工业遗存为基底,融合现代休闲需求,打造了景观大台阶、特色躺椅、观景吧台与瑜伽草坪、塔吊平台、趣味健身区等多功能区,满足青年群体对户外休闲、运动、社交的多元化需求。红色历史片区突出红色文化与历史脉络,保留并提升五大历史节点。除毛主席雕像广场外,历史塔吊作为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畅游长江时,武船职工热烈欢迎的历史见证,经过精心修缮,还原历史原貌。
筑牢安全防线,系统提升防洪能力
武船片堤防改造项目区域内原有防洪墙始建于1956年,后又于1986年进行了加高加固。经过60余年的运行,结构逐渐老化,抗洪标准已难以适应新时期防汛要求。
本次改造严格按照高标准防洪工程设计,新建长度为防洪墙1045.5米,防洪墙墙底宽5米至6米,墙顶高程定为30米。“我们进一步完善防渗、护岸等系统措施,将约2.4万平方米的现状浆砌石护坡等硬质化护坡拆除,改造升级植生块护坡和预制六角块护坡,大幅度增强区域应对极端汛情的能力。”武汉城建集团旗下生态园林集团项目现场负责人潘飞介绍。
项目的全面完工,标志着武汉市在统筹防洪安全、生态修复与人文休闲领域的探索步入新阶段。
“国庆假期,我们会推出落日音乐会、钢琴演奏等特色活动,后期通过不定期举办露天音乐会、艺术展览、民俗文化市集等公益文化活动。”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园发公司项目运营负责人吴迪介绍。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杨旭珲 通讯员 蒲凯伦 余思思 黄健欣 雷海霆 宁方波 周礼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