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向下扎根 “光影圆梦”向阳而生 湖北省社科联《大学之道》第四季开播 描绘新时代青年学子奋斗群像
金秋九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倾力打造的国内首档大学生立德成长纪实节目《大学之道》第四季,在央视频等主流媒体平台陆续播出。该片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核心议题,聚焦湖北高校的优秀学生团体,用青年学生第一视角讲述他们正在亲历的成长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高校育人实践成果,深刻诠释湖北社科领域的精神底蕴,为“大学之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向下扎根:艰苦跑道上演“青春逆袭”
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以稀土为核心的关键矿产争夺,是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发展潜力的重要较量。一方面,国家战略急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艰苦行业面临人才“断层”,未来谁来接棒?以矿业为代表的“冷门专业”,呼唤新时代大学生为国破题。
《大学之道》第四季开篇之作《点石成金的摇篮》,将镜头对准了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一群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讲述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情学好专业知识,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励志故事。
矿业作为工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专业招生的“困难户”。数据显示,当年进入该院学习的180名新生中只有5人为第一志愿,97%是调剂生,很多人说得知录取这个专业时感觉“天都塌了”,矿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考验。
曾书航克服种种困难做科研,在全国崭露头角。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曾书航,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在班主任引导下投身矿业专业研究,克服实验中的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专业价值,等到有条件转专业的时候也主动放弃了。随后一路“开挂”,从校级奖项到省级奖项,最终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并保送到了清华大学。
安全工程专业的周唯一,曾因“专业不适合女生”而想要放弃,但她凭借一股“不服周”的倔强,发挥了自己细致耐心的优势,成功开发出一套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矿工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并取得国家专利,为矿山安全生产贡献了新方案。
这些蜕变背后,是立德树人的“点石成金术”。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院长何东升介绍,该院课程体系紧密对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科研项目与国家战略密切接轨,创新的党课形式让爱国情怀与专业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这里,学生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矿业如何撑起“大国重器”,自己将守护人类文明的精神矿脉。这正是湖北高校响应时代号召、培养国之所需栋梁的证明,也是湖北人文社科精神中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特质的生动体现。
向阳而生:实践导向示范“产教融合”
除了“向下扎根”,《大学之道》第四季还有像《导演自己的大学梦》这样“向阳而生”的精彩。第二集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为背景,生动展示了“产教融合”模式如何让青年学子的热爱与才华在光影产业链中找到精准落点。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院长成龙与学生们在一起。
最近各大院线热播的电影《捕风追影》,就有以陆欣怡为代表的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在校学生组团参与摄制实践,受到制片方的高度认可。作为导演的陆欣怡,在参与大电影制作的空余时间,将摄影、戏文、美术、表演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凝聚起来,自创新影片《玉米地上的婚礼》。而《导演自己的大学梦》就是用故事纪实的手法,记录了这部新影片从开机到杀青的全流程。
陆欣怡在与团队的磨合与碰撞中提升了沟通与统筹的能力;负责道具的邵饶堂在有限的预算内,通过“做旧”等手法,精心复刻出具有年代感的场景;负责调色的段祥富在兴趣驱动下,自发钻研,于光影的细微之处锤炼影片质感……
《导演自己的大学梦》记录陆欣怡导演影片全过程。
这不仅是一次作业,更是一场模拟真实行业的全面演练。其背后,是该院围绕影视工业全流程搭建的实践平台和直面市场的勇气。在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该院要求学生们在校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大胆尝试作品创作,更是创造了很多进入一线商业大片剧组学习的机会。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杨恒表示,对影视传媒创作者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能直面市场的批评与检验,是成长最好的方式。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体系,在实战中明晰方向,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储备了活力满满的后备军。
向远而行:社科普及赋能“支点建设”
从立德树人到就业创业,从科技创新到体艺育才,从人文理想到志愿服务,《大学之道》第四季系列纪实故事片一共7集,将徐徐展开一幅幅鲜活的青春群像,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湖北高校大学生饱满的精神风貌,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百花齐放、创新富有活力的生动缩影。
湖北省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省社科界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及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按照“3355”社科工作总思路,以社科普及工作扩面工程等五大工程之为赋能助推“支点建设”。其中,《大学之道》这一社科普及品牌,生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鼓舞着湖北青年学子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助力湖北“支点建设”中挑大梁、当主角。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曾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