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讲堂丨秋分至 养生时 专家支招护健康
长江云新闻 2025-09-24 10:29:15
秋分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人体易受寒凉、燥邪等影响出现不适。该如何科学应对?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俗话说:秋分不养,一年白忙。此时气候干燥加剧,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人体若不能及时顺应节气变化调整状态,很容易陷入“秋乏”“秋燥”的困扰,各类慢性病也可能趁机复发或加重。
襄阳市南漳县中医医院内一病区肺病科主任医师 张斌:秋分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潜,免疫力容易下降。尤其是老年人群,关节抗寒能力比较弱,易受到风寒侵袭。儿童脏腑发育没有完全,呼吸道黏膜比较娇嫩,抵抗能力差,也是我们需防护的重点(人群)。
中医认为,此时应及时调整饮食与起居,以滋阴润燥、顺阳收潜为要,养足“收敛之气”。
襄阳市南漳县中医医院内一病区肺病科主任医师 张斌:饮食上不宜过食生冷,推荐冰糖雪梨汤和银耳莲子羹等食疗方,起到一个健脾润肺的作用。起居上宜早睡早起 ,每日可以按摩迎香穴、列缺穴,以指腹逆时针各揉20到30次到发酸、发胀、发热为度,起到一个通利肺气,缓解鼻咽干燥的效果。
此外,秋季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指适当经受寒凉刺激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力,但“秋冻”并非盲目挨冻,需把握尺度与部位,尤其要做好关键部位的保暖。
襄阳市南漳县中医医院内一病区肺病科主任医师 张斌:身体有三个部位不能秋冻,那就是头部、腹部和足部,秋季运动总体上应该以收为主,尽量避免大运动量,出汗较多的运动,以免损耗阳气。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晓雨 南漳台记者 董晓旭 江漫 编辑 周梦 责编 蔡琛 编审 王俊)
责任编辑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