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金庆丰年!十堰市郧西县2025年农民丰收节举行
秋分至,丰收始。9月21日,十堰市郧西县店子镇大坝塘金灿灿的稻田里,该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启幕,吸引了鄂陕周边游客、商户、村民等3000余人参加。
图为丰收节文艺演出现场。 徐光意摄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是郧西县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本次活动由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店子镇人民政府主办,集文化展演、农耕体验、产品展销于一体,既是地方农业成果的“全景展”,更是乡村振兴的“活力秀”。
田野为舞台,稻田为背景。《丰收中国》的歌声瞬间将人气聚拢起来。铿锵有力的腰鼓舞《张灯结彩》以激昂的节奏拉开丰收节序幕,郧西三弦《织女回乡》、戏曲联唱《梨园情》、傣族舞《水之灵》等文艺演出轮番上演,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舞者彩衣翩跹,歌声绕着稻浪飘远,群众在丰收的喜悦中,尽情享受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大餐。
图为“农事竞赛”颁奖现场。 徐光意摄
农耕趣味赛事如期“开锣”,“农事场”变身“竞技场”。割稻比赛的哨声一响,6位村民弯腰挥镰,“唰唰”声里,金黄的稻秆应声倒下。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店子镇七里沟村的郭正红组以10分钟收割43.2公斤稻谷的成绩夺冠,“种了一辈子田,今儿个靠‘老本行’拿了奖,值得!”捧着奖品,老郭笑得眼角漾起了皱纹。不远处的水稻品种评鉴区,评委们通过看光泽、闻香味、品口感,最终由“天河缘”出品的“太优两香4”“太优两香5”2个品种成为最受欢迎的稻米品种。
传统与科技的“对话”成了全场的“新看点”。在传统农耕区,藏着几代人的农耕记忆的犁耙、锄头、镐头等农具,木柄磨得发亮,老农人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它们的用处。在现代农机装备区,收割、耕地、脱粒等农具旁围满了群众。“这个手扶小型收割机适合咱这儿的坡地,一天能收割15亩稻子,比10个人工还快!”农户们凑上前,有的摸机身、有的拍视频,对现代科技充满兴趣。
图为稻田边的稻草人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徐光意摄
“我专门带着孩子来体验农事的乐趣,品尝农家菜的风味,让他们在丰收节里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来自十堰市区的游客张林说,这个丰收节办得非常热闹,游客的参与度非常高,孩子也有很多收获。
乡村集市也是一片欢腾,香菇、核桃、蜂蜜、万风粮油等展位前顾客不断。“在乡村集市购买农特产品才有意思,我购买了腊肉、大米等农特产品,后备箱都装满了。”游客张元华说,远在深圳的朋友看到朋友圈后非常羡慕,现场还帮他下了几单。据统计,本次丰收节期间,农特产品展销、特色小吃及餐饮住宿等综合收入近100余万元,参与活动的农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看见店子镇的农业活力、乡村魅力,让农民的腰包更鼓,让乡村振兴的步子更稳!”店子镇党委书记张泉水介绍,该镇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六大”产业链持续壮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展,马头山羊、烟叶、油橄榄等特色产业正稳步推进。
图为店子镇大坝塘村金灿灿的稻田。 徐光意摄
近年来,郧西县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目标,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马头山羊种源保护、食用菌生产加工、名优水产苗种繁育、“菜篮子”供应、“郧七味”道地药材(药膳)生产加工“五大基地”加快建设,诚友公司正全力冲刺全市首家过十亿的农业企业。“天河水乡·七夕画廊”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样板带。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赵龙文 通讯员 邹景根 徐光意 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