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友谊
诊室里的专家们正围坐讨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富查伊拉军港迁移项目部人事员郝东麟站在业主阿迪勒(Adil)身旁,绞尽脑汁将医生的分析逐句翻译成他能听懂的语言。当“综合会诊后制定了个性化方案”的话音落下,阿迪勒紧绷了数日的肩膀终于微微松弛,眼底的焦灼如退潮般散去。这是他带着生病的妻子来中国的第五天,也是郝东麟全程陪同的第五个日夜。
郝东麟与阿迪勒的友谊始于半年前,五月槐花纷飞时,临时回国办事的郝东麟,在街头偶遇了专程来中国旅游的阿迪勒——这位原本只在工作报表上见过名字的业主,正对着地图有些茫然。郝东麟的英语算不上特别好,但还是自然地主动上前帮忙,从街边的老餐馆讲到路那边的落日,热心地讲解让两个陌生人渐渐熟络。一次热心相助让两个原本只在工作中交集的人成了朋友。如今,阿迪勒带来的阿拉伯香料仍在郝东麟家的厨房飘着独特的馥郁香气,成了这份友谊最初的印记。
那天,接到阿迪勒的电话时,郝东麟正在整理项目资料。“家里有些健康问题,想请中国专家看看,情况比较急。”没有明说有什么问题,但电话那头的急切让郝东麟意识到事情似乎比较严重。细问之下,郝东麟才得知阿迪勒的妻子疑似患上肿瘤:“别担心,我来安排,周三就去中国。”挂了电话,他立刻联系曾在肿瘤医院就诊的母亲,老人凭着经验很快挂好了专家号,一连串的忙碌里,是对国际友人无声的善意。
抵达中国那天,阳光正好穿过机场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暖融融的光斑。阿迪勒推着行李箱走出闸口,妻子虽面色苍白,却始终带着礼貌的浅笑,只是攥着检查资料的手指微微泛白。“辛苦你了,郝。”阿迪勒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接下来的日子,郝东麟成了最贴身的“管家”,每次检查前,他都会把流程拆解成细碎的步骤,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另一种语言给阿迪勒讲清楚:“下一站去三楼做影像检查,进去后听医生的指引躺到仪器上……”
会诊时,他站在医生与阿迪勒中间,全神贯注地听着,然后尽可能准确地将方案要点转述出来。午休时就在走廊里帮阿迪勒梳理会诊要点,手机备忘录记录得飞快。专家们很快汇总出详细治疗方案,医生先讲给郝东麟,他再认真地把内容要点翻译给阿迪勒。当翻译完最后一个字,阿迪勒夫妇对视的瞬间,眼角的细纹里终于漾开安心的笑意。
考虑到家中等待的孩子,阿迪勒决定先回国安排,待后续再来中国治疗。离院前,他执意拉着郝东麟在医院前合影:“这几天全靠你一路讲解,专业又暖心,也一定替我们感谢你的母亲。”阿迪勒紧紧搂着郝东麟的肩膀,“中国有最好的朋友,郝,你的翻译尽管不够专业,但却是能暖到心里的安心。”
几天后,一封来自异国的手写感谢信飘到郝东麟案头,字迹里藏着滚烫的真诚。他们依然是业主与施工方,是隔着万水千山的合作伙伴,但在此之上,那份在焦虑时的陪伴、困境中的援手,早已让友谊跨越国界。真诚的情谊在两个国家之间,悄然开出了最温暖的花。
来源:中交一航局 作者:蒋正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