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逐浪、智造赋绿!国际青年见证长江大保护“荆”彩答卷
9月21日,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活动继续在湖北荆州开展,来自马尔代夫、阿根廷的政要、智库学者,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优秀青年代表,探寻长江流域开展长江大保护的成果。
1.5秒一台冰箱的绿色智造
9月21日上午10时许,参访团率先抵达荆州经开区的美的“灯塔工厂”。作为美的集团最大的冰箱、冷柜生产基地,这里于2022年3月获评全球“灯塔工厂”(全球仅189家“灯塔工厂”,中国占79家),“平均每1.5秒下线一台冰箱”的生产效率,与注塑车间全面无人化的场景,是荆州智造的直观体现。
走进注塑车间,只见机械臂舞动,成排的全封闭生产线有序生产,刚成型的冰箱内胆被机械臂精准抓起,稳稳输送至下一个生产环节,整个车间操作工人寥寥无几。深入钣金与总装车间,美的独有的“混流生产”模式清晰呈现。同一条流水线上,不同型号、不同配置的冰箱无缝衔接生产。“过去更换模具动辄停线十几分钟,如今依托模块化设计和快速换模装置,换型时间最快只需38秒。”生产线负责人介绍。
绿色发展同样是工厂的核心亮点。“目前厂区屋顶铺满光伏板,部分车间实现能耗回收,单台冰箱碳排放较三年前下降近30%。”负责人补充道。此外,今年工厂正在推进高端冰箱二期项目,目前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预计明年2月底投产。
“既追求效率,又兼顾绿色和高端化,这是未来制造业的样子!”巴西青年拉斐尔(Rafael Henrique Zerbetto)参观完“灯塔工厂”后感慨道。
217平方公里的生态奇迹
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反哺生态保护,推动长江生态持续向好。同在荆州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是长江大保护交出的另一份亮眼答卷。
13时许,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观测台传来一阵轻呼:“看!在那里!”来自伊朗的白玫(Barzegar Bafrouei Mohadeseh)立刻拿起手机拍摄。灰色江豚正贴着水面嬉戏,幼豚的尾鳍时不时划出银亮弧线。“这是我第一次在淡水流域见到鲸类,它们看起来更活泼。”白玫说。
据介绍,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鲸类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也是国内唯一实现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职能且全部成功的保护区。保护区辖长江干流89公里石首江段和天鹅洲20.9公里长江故道水域,前者实施就地保护,后者实施迁地保护,总面积超217平方公里。
“1990年,保护区投放3雌2雄5头江豚试养,2021年普查时种群数量已发展至101头,且每年有6—8头小江豚出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专家郝玉江介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天鹅洲故道江豚种群是所有长江江豚种群中唯一保持增长的,这里的江豚迁地保护也因此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鲸豚类迁地保护唯一成功范例”。
参访尾声,国际青年们围绕长江大保护的实践展开热议。俄罗斯青年马丽塔(MARGARITA CHERKASSKAYA)说,“今天参观,让我看到了可爱的江豚,也看到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工厂,这说明‘保护’与‘发展’可以共赢,这或许是长江给世界的最好礼物。”
另一位国际青年表示,“长江大保护,不仅守护了水中大熊猫,还激活了产业的高端化未来。从保护区到‘灯塔工厂’,中国经验值得被更多国家看见和借鉴。”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郑淑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