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一江碧水润荆楚 万脉安澜惠中华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治水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首次提出“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这一指示不仅凸显了水网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十四五”以来,千湖之省湖北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为主抓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一张“保安全、促发展、助转型、惠民生”的现代水网正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01
湖北水网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境内长江及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工程是国家“四横三纵”水网中的“主骨架、大动脉”;三峡、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国家骨干水网重要调蓄结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0亿立方米左右,惠及京津冀豫1.08亿人;三峡水库维系着全国35%的淡水资源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
图:三峡水利枢纽
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使命,湖北在全国首创将全省划分为12个水网单元,通过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分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实施分区管控等3个方面内容,打造湖北韧性骨干网,制定精准的水资源自平衡策略,实现从独立水网单元到全域自平衡。
“‘十四五’期间,湖北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现代水网建设先导区,全省水利建设投资超3000亿元,居全国前列。”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湖北省湖泊局局长张俊勇表示。
02
秋分时节,清冽的水流沿着新修的渠道奔涌向前,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村民杨和平站在田埂旁感慨:“今年遭遇干旱,但我的50多亩小麦产量比去年还高!”
杨和平的丰收并非个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湖北夏粮总产达99.02亿斤,同比增长0.91亿斤,实现自2019年以来的“六连增”;单产251.33公斤/亩,创下历史新高。
图:保障364万亩耕地和482万人口的鄂北工程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湖北面对去年出梅以来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气象干旱的艰难抗争——高峰时全省98%国土面积受旱。面对严峻旱情,湖北通过蓄雨水、引外水、存库水“三水”抗旱策略,为夏粮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四五”期间,湖北还依托智能预警和科学调度,通过预泄、拦蓄、分洪等综合措施,有效应对2021、2023年汉江秋汛,以及2024年长江、汉江4次编号洪水和唐白河流域1975年以来最大洪水等重要汛情,确保江河安澜。
03
日臻完善的现代水网也在为湖北近6000万人口饮水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命之源。“十四五”期间,湖北累计改善1000余万农村人口供水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我们以前每年只要遇到大暴雨、塌方的话,村里的水池、水管都会受到蛮大的影响,现在好多了。”在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洞口村,村民王作焱向记者介绍这些年饮水工程带来的变化。
图: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水厂
类似这样难啃的“硬骨头”地区是今年湖北改善农村饮水条件重点覆盖区。今年,湖北将改善100万农村人口供水条件,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0%。
除此之外,湖北共建成城市自来水厂169家,日均综合生产能力1779万立方米,日均供水量1052万立方米,服务人口2897万余人,供水管网总长6.9万公里,较“十三五”增长23%,供水普及率达到99.92%。
04
“我们每三天通过卫星扫描一次,整个库区都会覆盖到。”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智慧中心,工作人员张航向记者介绍这个被水利部全国推广的系统。
1200多路高清智能探头集成的200多项实时数据为确保“一库净水北送”提供重要数据保障。
图:丹江口枢纽测雨雷达今年5月“上岗”
科技赋能现代水网远不止在十堰。截至目前,湖北建成智慧江汉平台一期、河湖长制、荆楚水库等管理平台,部省共建的白蚁防治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水利北斗、大坝安全监测等3家省级研究中心,正在为荆楚安澜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05
眼下,三峡水运新通道、引江补汉、姚家平水利枢纽等一些重点工程正在湖北稳步推进。
图:引江补汉工程
展望“十五五”,湖北已绘就新一轮水网蓝图: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先导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水利改革示范区和流域协同治理创新引领区,全力开创治水兴水的新局面。
一江碧水润荆楚,万脉安澜惠中华。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坐拥得天独厚的江河禀赋。如今,湖北正以水为笔、以网为纲,精心书写着守护江河安澜、驱动绿色发展、滋养民生福祉的现代治水新篇章。
编审:梁延 康耀方
记者:金若晗
编辑:邹敏
美编:梁意
通讯员:李颖 孟梦 高媛 包严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