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科技服务工作站落户蔡甸 55个水稻新品种竞逐“金奖”

长江云新闻  2025-09-20 14:48:33
分享到:

9月19日“科经荟聚-2025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蔡甸行暨武汉市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蔡甸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会企协作、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工作站建设三大核心板块,引导学会资源下沉,推动优质水稻单产提升与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涉农机关、科协系统、企事业单位、农学会以及种粮大户等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武汉现代稻米产业发展新路径。

活动现场,武汉农学会与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科技服务工作站合作协议。该工作站将依托学会专家资源,围绕水稻品种选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的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同时,武汉农学会现场为派驻工作站的专家颁发了聘书,进一步夯实了科技服务的人才支撑。

同时,55个来自武汉的水稻新品种集中亮相,同台竞技。评选出“十大田间表现优秀金奖品种”。获奖品种将作为区域重点推广对象,为农民选种和企业育种提供权威参考。

“科技服务工作站是学会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的创新载体。”武汉农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会企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模式,我们力争将工作站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湖北省农科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游艾青研究员和武汉大学教授、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农学会常务理事胡骏,分别在区域稻米产业转型升级、红莲型杂交稻在抗逆性、米质提升及机械化种植等方面作主题演讲,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武汉农学会秘书长、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负责人朱伯华介绍,未来学会将持续推进科技服务工作站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广袤田野上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飞 通讯员 李桂冬 周小平)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