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这位匠人,靠“枯木重生术”出圈
在湖北宜昌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桐树堰小区一间静谧的工作室里,刨花飞舞,刻刀游走。民间根雕艺术家吴文新手执刻刀,对着一块盘根错节的树根凝神端详。在他手中,那些曾被风雨侵蚀、几近腐朽的枯树根,仿佛被重新注入生命,化身为展翅的雄鹰、翩跹的仙女……
“根雕与木雕不同,讲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必须顺应每块木材天然的形态。”今年56岁的吴文新声音温和,双手布满老茧和刻痕,指缝中还残留着木屑。他缓步走向工作室一角,如数家珍般介绍道:“这些都是树瘤,形态自然曲折,很适合做笔筒;这边堆放的是本地香樟,纹理大气耐腐;那块深色的是山东枣木,质地坚硬;还有这几块,是从越南来的黄花梨,色泽温润、散发清香,是雕刻的上好材料。”
工作室中央,一件气势恢宏的根雕靠背椅成为整个空间的灵魂。椅背被巧妙地雕琢成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开的巨大双翼自然地向两侧延伸,形成椅子的扶手。椅身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雷击木天然的扭曲形态和开裂肌理。整件作品既是一件家具,更是一件震撼人心的艺术品,整体无一处拼接,天然形态却与人工雕琢浑然一体。
吴文新的艺术之路可谓“半路出家”。22岁前,他是手艺娴熟的木匠,之后随村中产业转型,投身鲟鱼养殖。2015年,“网箱上岸”政策实施,他搬进桐树堰小区,也迎来了人生的转向。为寻新路,他走遍大江南北,遍历古镇,最终在长阳高家堰镇与根雕相遇。那些盘曲嶙峋的树根,瞬间点燃他沉寂多年的创作渴望。
凭借早年做木匠的扎实手艺,吴文新开始通过网络教程和专业书籍自学根雕。凿、刻、镂、磨,每一步都极尽耐心。“木头和树根,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把它们变成艺术品,却是全新的挑战。”从最初的简单打磨,到后来能依形取势、巧妙构思,他将木匠的实用技艺与根雕的审美创意相结合,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
如今,吴文新的“居香雅韵古”工作室成了青林寺村的网红打卡点。每逢周末,总有游客循着木香而来,临走时又带上几件小巧的根雕作品作为纪念,有的也会在结账时主动掏出手机,“老板,能加个微信吗?下回要是出了新作品,您在朋友圈里说一声,我直接来订。”
吴文新的抖音直播间同样人气旺盛。在一次直播中,有网友表达了对桃木手串的喜爱。意识到这是市场的需求,他立即驱车到三十里外的桃园收购了一批老桃木。如今,工作室的角落里堆满了正在阴干的桃木料,而他新设计的手串供不应求。“每串都要打磨二十多遍,直到触手温润如玉。”他展示着手中的半成品,桃木内里的红色纹理如血丝般鲜活。
夜幕降临,工作室暖黄的灯光下,吴文新仍在埋头创作。窗外,老榕树的气根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而屋内,刀起刀落间,又一棵枯木正在获得新生。
通讯员 谭瀚林 李洋洋
一审:向姝
二审:李华
三审:党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