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小伙被马蜂蜇伤险丧命,医生紧急提醒!

长江云新闻  2025-09-14 17:55:31
分享到:

一只马蜂,顶多指甲盖大,却能够引发致命危机。近日,记者从武汉市汉口医院获悉,该院接连救治了两名因马蜂蜇伤陷入生命危机的青少年。好在经多科室紧急抢救,最终脱离险境。专家提醒,夏秋季是马蜂活跃的高发期,马蜂蜇伤的致命风险远非 “小伤口” 那般简单,过敏反应与毒素损伤可能快速引发严重后果,掌握正确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其中一位18 岁小伙在户外游玩时不慎招惹马蜂,被多处蜇伤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全身红疹伴随明显风团,还陷入了全身抽搐状态。武湖急救站接到求助后,立即将其送往武汉市汉口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黄朋主任检查后判断其为蜂蜇伤引发的严重过敏性休克,且伴有喉头水肿。医护人员迅速为其肌肉注射半支肾上腺注射剂,同时开展补充电解质、补液等对症治疗,小伙的休克和抽搐症状逐渐缓解,呼吸也恢复通畅,但遗憾的是,他的肾功能已出现急性损伤,后续被转入 ICU 进一步治疗。

为何小小的马蜂蜇伤会引发如此致命的危机?黄朋主任介绍,马蜂蜇伤的危害主要源于 “过敏反应” 与 “毒液毒素” 的双重作用。从过敏反应来看,蜂毒中的异种蛋白会触发人体免疫系统的 “过度反应”,进而引发 “致命三联征”:蜇伤后 10 分钟内,四肢、躯干可能迅速出现大片红色风团,伴随剧烈瘙痒,这是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的皮肤过敏表现;咽喉部黏膜会出现肿胀,使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仿佛 “被人扼住喉咙”,若不及时干预,数分钟内就可能窒息;更严重的是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患者血压骤降、意识模糊、四肢湿冷,严重时会心跳骤停,这是全身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引发的循环衰竭。

而马蜂毒液本身含有多种致命成分,会进一步加剧伤害。其中的组胺等致敏物质会加重全身过敏反应,导致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溶血毒素则会破坏红细胞,影响肾功能;神经毒素还会干扰神经系统正常运作,可能导致抽搐、意识异常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过敏体质者、有蜂蜇过敏史的人群,被马蜂蜇伤后出现严重反应的风险更高;此外,若蜇伤部位靠近头面部、颈部,由于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毒素扩散更快,引发喉头水肿的概率也更高,危险程度大幅增加。

面对马蜂蜇伤,“早识别、早处理” 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重症医学科乐文卿提醒,一旦被马蜂蜇伤,无论症状轻重,都需立即采取行动:首先要尽快远离蜂巢或马蜂活动区域,马蜂具有攻击性,切勿拍打、奔跑,避免再次被蜇;接着用镊子或针轻轻挑出毒刺,注意切勿挤压毒囊,防止更多毒液进入体内,随后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减少毒素残留;之后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最重要的是,哪怕初期症状轻微,也需到就近医院观察至少 1 小时,若出现蜇伤部位超过 5 处、全身瘙痒或皮疹、呼吸困难、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尿量减少或无尿等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告知医生 “蜂蛰史”,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启动过敏急救方案,如注射肾上腺素、激素治疗等。

在户外出行时,预防马蜂蜇伤同样重要。乐文卿建议,尽量穿长袖衣物、戴帽子,避免穿鲜艳颜色的衣服,减少对马蜂的吸引;不使用香水、甜味护肤品或香味浓烈的化妆品,这类气味容易招惹蜂类;不要随意触碰、招惹马蜂窝,发现马蜂窝后,切勿自行处理,需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清除;过敏体质人群户外活动时,建议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做好应急准备。

通讯员:乐文卿 赵华 周海波 朱玲 曹晶 陈斯卉

记者:罗冰

编辑:王建

责编:刘雅婷 夏天

编审:王俊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