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希望“永驻” 武汉这两户家庭的捐献故事暖人心扉
9月11日下午,阳光轻洒,暖意融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宗伟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公益大使张定宇,带着满满的敬意与温情,一同走进两个为生命延续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特殊家庭,向他们致以最温暖的慰问。
抗战老战士的最后奉献
他们首先来到抗战老战士、遗体捐献者刘清澜家中,向捐献者家属表达敬意。刘清澜老人的一生,是革命与奉献的一生。他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的烽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文化教育领域辛勤耕耘,直至离休,曾先后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刘老于2016年5月29日离开了人世,但他留下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遗体全部捐献给了武汉市红十字会,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捐献遗体不是刘清澜的一时冲动。上世纪5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到医学院教学用人体的价值巨大,从此,捐献遗体的种子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这份朴素而伟大的愿望,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2002年3月19日,刘清澜与老伴易荃芬在武汉市红十字会登记,决定去世后捐献遗体。1年后,获得儿女们同意,夫妇俩在公证处办完手续领到了捐献登记证书。
刘清澜的二儿子刘良,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法医师。他认为,父亲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将会在未来好几年里影响到更多学医的学生。他说:“我觉得我的父亲还活着,就在我身边。”
女儿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与刘清澜家庭不同,丁亦非夫妇的故事则更能扣动普通人的心弦。2021年8月20日,丁亦非夫妇的双胞胎女儿小盈、小满出生,然而早产导致小满患上缺氧性脑病,紧急转入武汉协和医院新生科ICU后,病情仍持续恶化。经过艰难抉择,丁亦非夫妇决定捐献小满的器官救治他人,让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2021年8月31日,在武汉协和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的协助下,小满完成了器官捐献,她捐出的一对肾脏为一名尿毒症患者带去了新生,也创下“亚洲最低体重捐献者”的纪录。“小满没有离开,她永远在陪着姐姐小盈。”丁亦非的话语中满是对女儿的思念,也藏着对生命延续的释然。
令人动容的是,丁亦非夫妇本身便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两人因公益活动相识,工作之余常前往养老院帮扶老人、到特殊机构关爱特殊儿童。2021年小满完成捐献后,夫妇俩主动联系武汉协和医院OPO工作人员,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22年,丁亦非还站上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的讲台,分享自己的经历,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
“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接受器官捐献的理念和行动。”在接受慰问的同时,丁亦非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提到,等小盈长大后,会如实告诉孩子“你还有一个妹妹”,以及小满用生命传递希望的故事,“小盈未来会做什么选择,我们会尊重她的决定”。
通讯员:陈建锋
责任编辑:江春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