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县域商业掀起“三新”热潮 消费活力全面迸发
当传统乡镇大集邂逅非遗文化,当夜间经济点亮文旅融合新场景,当数字零售与首店经济碰撞出创新火花——湖北正以“新大集、新服务、新场景”为笔,绘就一幅荆楚大地消费升级的鲜活画卷。
新大集活动百花齐放,乡村特色焕发新魅力
今年夏天,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八角赶大集”活动迅速蹿红,成为网上网下热议的话题。每周六的赶集现场,农家菜筐里水灵灵的蔬菜还沾着晨露,竹编簸箕上堆满瓜果禽蛋,柴火腊肉的熏香在空气中浮动……
这场名为“八角赶大集”的乡村集市,精准对接城乡需求,将看似寻常的农贸交易,演变成农产品出村进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关键枢纽,实现了服务下沉与资源上行的双向流动。
在湖北,各地结合乡村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及非遗项目,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乡镇大集”。沙洋县后港镇重启蛟尾“赶大场”活动,设置150余个摊位,划分四大专区,并推出“蛟尾半日游”路线,串联千年古银杏、铁鞭古祠等景点,吸引游客深度体验。京山市网球小镇则以“美食+体育+文旅”为主题,打造集装箱集市,举办电音节、万人龙虾节等活动,点燃夜经济。大冶市茗山乡通过“村BA”篮球活动,打造“非遗花火不夜城”,实现体育、文化、农业与商业的多维联动。
当赶集成为集“购销商品、体验文化、享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其凝聚人流、激活乡村的能力便成倍增长,也为农产品持续“出圈”营造了良好生态。
新服务业态多彩多姿,夜间经济焕发新生机
襄阳古城夜景璀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观赏古城夜景。摄影:杨东
非遗、手作、小挂件,花馍、版画、梅子酒……一个个创意摊位前,游客川流不息。当夜幕降临,襄阳北街的市井长巷升腾起人间烟火,管家巷的青砖黛瓦浸润着江湖侠气,游人如织的喧嚣里,临汉门上空夜夜飘起孔明灯的星河,拱宸门下,汉服少女与武侠少年摩肩接踵。
如今,全省通过商文旅融合、政策松绑及场景创新,构建起“食、游、购、娱、体”五位一体的夜间消费服务体系,使商圈“夜经济”玩出花样。襄阳市唐城景区《大唐倚梦》夜游项目吸引大量夜间游客,配套餐饮、汉服租赁等二次消费收入占比超四成。沙市区对沙洋码头进行改造,打造民国风情街区、工业遗址旅游街区,举办荧光夜跑、烛光音乐会等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嘉鱼不夜城以“西游文化”为魂,构建“演艺+美食+游乐”三位一体的夜间消费生态,点燃夜间经济。
新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数字零售活力十足
近日,仙桃首店经济再添爆款:超人气茶饮品牌“茶颜悦色”正式开业迎宾。这是继星巴克、喜茶、霸王茶姬后,又一全国知名茶饮品牌登陆仙桃。仙桃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文杰说,以茶颜悦色、海底捞等品牌为代表的城市首店,为年轻消费群体注入新活力,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
这背后,是仙桃在数字商圈方面的积极建设,仙桃市银泰仙商运用新零售工具,打造“24小时不打烊百货”,多个国货美妆专柜销量领先全省。即时零售领域,黄陂区“星闪购”将门店升级为“闪电仓”,运营成本降低三成,商品品类增至一万多种,日均订单超300单,带动湖北30多家仓店日均总订单破万。
多重促消费活动同步启动,县域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83个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县(市、区)社零额占全省比重提升至67.83%,城乡消费双向流通渠道全面畅通。9月17日,商务部将在恩施州宣恩县举办2025年“新大集 新服务 新消费”全国县域商业消费季启动仪式,进一步激发县域消费潜力,9至11月活动期间,湖北省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范围的83个县(市、区)还将以特色大集、灯会庙会、商业街区等为重点,同步举办254场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各类流通企业将发布“企业让利”“平台优惠”“品牌酬宾”等多重优惠政策,全力营造火热县域消费氛围,为全方位扩大省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沈雅洁 通讯员 沈商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