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夷陵:以刀为笔 37载镌刻家乡风韵
“刻夷陵版画得从边缘起笔,最忌心浮气躁。”9月11日,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夷陵版画工作室,韩玉红正手把手指导学生拿捏刻刀、掌握技法。
工作室的墙面,是夷陵风土人情的“缩影”。墙上悬挂的一幅幅版画,素材皆取自生活日常,田间的柑橘、江畔的渔船、山间的茶园……都在刻刀与油墨的碰撞中,成为鲜活的艺术符号。韩玉红望着墙上的作品说:“家乡的美难以用言语尽述,但我能用刻刀把这份美好传递出去。”
这份对家乡的热爱,也曾为她带来关键的创作灵感:一次逛市场时,花布上灵动的图案让她眼前一亮,她随即尝试将花布风格融入版画创作,最终诞生出《家乡田野似花布》。这幅作品里藏着乐天溪的“三山一江”:第一座山绘满柑橘、板栗等农特产品,是家乡的“丰收密码”;第二座山铺满烂漫花海,是山野的“自然馈赠”;第三座山种满青翠茶叶,是百姓的“致富希望”。三座山依偎着长江,勾勒出独一无二的乡土画卷。这份饱含情怀的作品,不仅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得以展出,更斩获“山花奖”这一重要荣誉,让夷陵版画被更多人看见。
对韩玉红而言,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创作,更在于传承。2014年5月,她正式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份荣誉在她心中,象征着沉甸甸的责任,“我意识到,我有义务把夷陵版画这门技艺好好传下去。”从那以后,她便主动牵头组织活动,让版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寻找对版画感兴趣的人。截至目前,她已经带过五千多名学生,让非遗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为了让这门民间技艺走出夷陵、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她每年还会参加近50次研学活动,足迹遍布全省,用生动的讲解和现场演示,让更多人了解夷陵版画的魅力。
从初涉版画领域到如今成为非遗传承的领路人,韩玉红已在夷陵版画的世界里深耕37年。这37年间,她和同样喜欢版画的友人一直不停探索、努力创作,夷陵版画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提升。如今,夷陵现代民间版画早已不再局限于一方水土,而是逐步走向全国,名气越来越响,先后有260余幅作品被全国性和省级报纸杂志发表,126幅作品入选省美展,10多幅作品斩获各类奖项,这一箩筐沉甸甸的荣誉,是对韩玉红和团队多年坚守的最好肯定。
谈及未来,韩玉红说:“以后的创作思路,还是会聚焦于家乡。”在她看来,夷陵的山水、民俗、变迁,永远是最鲜活的创作源泉。未来,她计划继续深挖家乡的文化故事,用刻刀记录夷陵的新发展、新面貌,让更多人通过版画,读懂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让夷陵版画的乡韵,在岁月中持续流淌。
记者:薛丹 魏妤婕
一审:谭羽利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