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王清:“归雁”还巢 激发乡村新活力

云上咸宁  2025-09-11 17:10:04
分享到:

初秋时节,万物生机盎然。走进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亩枇杷林绿浪翻涌;三条“冻干食品生产线”上,一袋袋冻干火龙果、榴莲、龙眼鱼贯而出;电商直播基地里,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达26万元……一幅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换的生动场景,正在这里蓬勃展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咸宁市创新推出“咸创无忧”服务品牌,全力打造“咸创无忧”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吸引大批“归雁”还巢,激发乡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咸创无忧”政策和乡土情怀的感召下,从通山大畈走出去的杭州优秀女企业家王清,怀着“助农增收、振兴家乡”的初心使命,返乡创业,以农业生产为根本、以直播带货为引擎、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农业科学种植、深加工与电商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迎“雁”归“巢”

扶持关爱“咸创无忧”

“大畈镇是一个移民库区,田地少,20多年前我离开贫困的家乡到杭州打拼。近年来,家乡干部带着系列优惠政策,盛情邀请我回乡创业。为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能回乡发展,让家乡留守的老人孩子有依靠,我决心回去建设家乡。”王清深情地说,虽然她在杭州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听到家乡召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她毅然奔赴家乡,投资1.1亿元创立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大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为王清创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主动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等关键问题,高效推进厂房建设。同时,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在创业贷款、技术帮扶、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创业”。各级部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作为、精准服务,切实为臻兴农业纾困解难。

在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臻兴农业稳步发展。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大畈镇打造1500亩枇杷种植基地、1000亩黄精中药材种植基地、60亩红心火龙果大棚基地,吸纳近200名外出青壮年回乡就业,让一个个留守老人孩子有了家人的温暖陪伴。

“回乡创业,我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创业贷款、资金补贴等给了我很大支持,让我底气更足。”说起回乡创业的感受,王清感动得落泪,“家乡各级干部鼓励我放手去干,24小时为我开机,无论什么时候我遇到困难,他们秒收信息秒回复,第一时间帮我解决。这份关怀深深温暖着我,让我更加坚定扎根家乡、振兴家乡的信心和力量。”

技术赋能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大畈枇杷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鲜果挂果期短、储存难、销售难等困境,长期以来像石头一样压在果农心头。

为解决村民发展的痛点难点,王清带领公司团队积极开展科技研发,与高校和研究院所深度合作,吸纳“果蔬加工及综合利用”“果蔬资源的营养功能评估及高值利用”等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并派技术专家前往瑞士、德国学习最先进的食品深加工技术。

在强有力技术支撑下,王清进军农产品深加工的赛道,在大畈镇建起咸宁地区首个“冻干食品生产线”,使原本只能鲜销、极易损耗的枇杷、龙眼、火龙果等农产品,转化为锁住90%以上营养的冻干果、水果冰激凌等高附加值产品。

2025年,王清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保底收购村民枇杷鲜果33万斤,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增收100多万元,彻底化解了果农滞销忧虑,为助推群众增收、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大大提高了果农的积极性。

本着“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王清从原材料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要求、严格把关,把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生产的冻干系列果品受到市场欢迎。2024年公司加工鲜果3000吨,年产值1.2亿元。

打造品牌电商

让家乡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

“产品是基础,工业创新是助力,电商是翅膀。我们把在杭州积累的电商资源带到家乡,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向全国。”2023年,王清成立湖北闪电时代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通山电商直播基地。这里不仅是臻兴农业的销售中枢,更是辐射全县的“共享引擎”:31家本土企业入驻,130余种特色产品在此通过专业直播间走向全国。她特地从杭州聘请专业运营和直播团队扎根基地,为本地企业破解“人才少、销售难、出口难”痛点。

大畈镇党委书记姜杭德介绍,臻兴农业依托先进的冻干技术和电商销售模式,不仅成功破解了枇杷鲜果销售的季节性与保鲜难题,还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助推全镇枇杷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有效带动本地1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臻兴农业的成功实践,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更多在外企业家关注家乡、回报桑梓,初步构建了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王清本人也荣获咸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其公司被认定为“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颗枇杷,串起了一条融合种植、深加工、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也串起了乡亲们的致富希望。

展望未来,王清表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扩建智能化生产车间,将年加工能力提升至1万吨;利用数字AI技术助力线上销售;以农产品结合旅游联动推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助农增收,振兴家乡”的初心使命,带着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刘丽松 王辰琛 谭涛 通讯员 王裕华

一审:杨紫妮

二审:陈玲

三审:汪洋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