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云端锐评 | 博物院拟聘“海归博士”:程序合规为何公众不服?

长江云新闻  2025-09-11 14:08:11
分享到:

这几天,山西博物院火了!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什么新展国宝,而是因为一份招聘名单,一下子被推上了热搜。

怎么回事呢?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有用户发布了山西博物院最新拟聘人员名单,其中“专技6”岗位显示的5位拟聘人员中,4位是从泰国、韩国和俄罗斯留学回来的博士,学的还是对外英语教学、汉语言文学、艺术学等专业。

虽然院方火速回应,说招聘是省里统一组织的,程序完全合规——但网友们的质疑,根本压不住。评论区智能统计显示,将近一半的人怀疑这是“萝卜岗”,还有42%的人觉得这些“海归学历含水量不低”。

这就奇怪了:明明程序“合规”,为什么大家还是不买账?

第一,大家真正反感的,不是流程对不对,而是那种“唯学历出身”的评价倾向——凭什么国内硕博卷翻天,一些海外学历却像拿了“快速通行证”?这种对比,直接点燃了对公平的焦虑。大家真正期待的,是别只看“你哪毕业的”,得多看看“你到底能做什么”。

第二,“程序合规”不等于“全程透明”。山西博物院说流程规范,但考核标准是什么?面试怎么打分的?这些关键信息并没公开。不透明,就难免让人猜测:是不是有“内部定制”?如果真是科研岗,不妨大大方方说出岗位目标、课题要求,用透明度换公信力。

而再往深处看,这场争议其实也反映出大家对文博机构现代化的强烈期待。现在的博物馆,早就不只是放放文物、搞搞展览了,它得做科研、做教育、做数字化、做文化传播——引进真正的高水平人才,确实是必要之举,有利于提升整体实力。

大家不是反对招人才,是反对不公平、不透明。这件事既是一场关于招聘公平的公共监督,也是博物馆管理走向现代的一次必修课。

撰稿:王雨湄

编审:康耀方 邓国辉 李桓

责任编辑 王雨湄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