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红色剧说家”实践团暑期“三下乡”:在井冈山沃土上,上好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信仰如炬,使命在肩。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笃行实干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假期间,长江大学“红色剧说家”实践团深入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展为期九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片承载着中国革命光辉历史的土地上,队员们以青春的脚步丈量信仰,以真挚的心灵感悟初心,将课堂从书本搬到实地,将知识转化为感悟,让井冈山精神成为指引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灯塔”。
一、行军途中识国情:脚下沾泥土,心中有乾坤
“行走的思政课”首先要“走”起来。实践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实践团的“重走红军路”计划带来了第一个考验。但这丝毫没有动摇队员们的决心。他们披上雨衣,一头扎进雨幕,踏着泥泞的山路,开始了长达三公里的急行军。
这一段路,不仅是身体的磨砺,更是对革命先辈艰苦卓绝斗争的深切体悟。队员们在坝上村的老乡家中围炉而坐,亲手烹制饭菜,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团队成员王治霖同学感慨道:“以前在书本上读‘艰苦奋斗’,总觉得是四个字。今天走完这段路,才真正体会到这四个字背后,是怎样的千难万险和百折不挠。”
这种沉浸式的乡村生活,让青年学子真切感受到革命时期“军民鱼水情”的深厚内涵,也深刻理解了我国国情——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践团先后走进了八角楼、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小井红军医院旧址、黄洋界等革命旧址。在八角楼,油灯摇曳间,毛泽东同志伏案疾书,诞生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简朴的陈设和一根灯芯的油灯,无声地诉说着领袖的勤俭与担当,更昭示着“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开创性思想的形成。在这些实地探访中,队员们不仅了解了革命的艰辛,更直观地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国情,理解了历史的选择。
图为“红色剧说家”团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献祭花圈。江天然 供图。
二、思政课堂悟思想:耳畔闻真理,胸中涌豪情
“行走的思政课”更是思想的升华。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摇篮,更是理论创新的高地。
一堂讲座,点醒了“实践”的真谛。团中央井冈山中心肖建兵处长为实践团带来了专题讲座,结合井冈山实践的独特背景与深远意义,分享前沿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成果。宋留清教授关于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讲座,则以毛泽东主席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为引,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为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如何进行科学调研、认识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一次对谈,让“初心”有了温度。“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活动,让队员们有幸聆听了开国中将赵镕将军之女赵京娅同志和少将张蕴钰将军之子张旅天同志的感人讲述。他们用亲历者的视角,再现了父辈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付出的巨大牺牲,让“忠诚、奉献、担当”的精神具象化。特别是团队成员在与张旅天同志的专访中,队员们对“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深刻理解了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无私奉献的初心与使命。
一场展览,看清了来路,也照亮了去路。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实践团参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展。通过详实的史料,队员们清晰地看到了党在萌芽时期和发展壮大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辉煌,对党在困难中探索真理、修正路线、不断壮大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24年度“井冈情·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课题成果展,则提供了新时代青年如何“破题”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借鉴,启发了实践团对于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思考。
图为“红色剧说家”团队在星火广场合照。熊若冰 供图。
三、笃行实干长才干:挺膺时代担当,逐梦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不仅写在书本里,更活在传承中。井冈山之行,不仅是知识的增长和思想的洗礼,更是青年学生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的生动实践。
队员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表达深切缅怀。全体队员重温入团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是新时代青年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对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自觉担当。在黄洋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丰碑矗立,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让队员们对“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亲手编织草鞋的体验,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指尖流淌。“一双草鞋,丈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团队成员熊若冰在接过非遗传承人制作出来的小草鞋时说,“这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它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它告诉我们,革命的胜利,就是靠这样一双双草鞋、一个个朴素的信念走出来的。”
在深入井冈山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长江大学“红色剧说家”团队完成了红色剧本绎设计初稿。剧本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反复考证史料,确保每个情节、每个人物都有据可查。最终完成的剧本绎作品以1927-1930年井冈山革命斗争为背景,通过6个典型人物的视角,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团队创新性地将三种游戏形式有机结合:沉浸式剧本绎让玩家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岁月;传统桌游通过卡牌互动传递红色精神;独创的兵棋推演系统还原井冈山时期的经典战役。其中,兵棋推演模块特别设计了“黄洋界保卫战”、“三湾改编”等经典历史场景,玩家可以扮演红军指挥员,在推演中学习革命先辈的军事智慧。
此次实践,长江大学“红色剧说家”实践团的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历史知识和革命精神,更通过亲身实践,提升了团队协作、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深刻领悟到,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种在困难危机中坚定理想信念、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未来,长江大学“红色剧说家”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将把这份在井冈山汲取的精神财富带回校园,转化为行动指南。他们将以井冈山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以传媒学子的专业所长,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传播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在新征程中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通讯员:蔡凌楚 肖淳 赵湘 段宇齐 胡鑫涛 陈妤婕 熊若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