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北大仓的丰收升级密码

长江云新闻  2025-09-11 15:51:59
分享到:

初秋的抚远,微风拂过连片整齐的黑土地,稻浪泛黄、悄然低垂,田埂边的狗尾草轻轻摇曳,空气里弥漫着将熟的稻香。这片祖国东极的沃土,默默滋养着一代代农人,如今,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蜕变,正伴随晨露与晚霞,在北大仓的田野间勾勒出现代农业的未来轮廓。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承建的抚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两期推进,覆盖浓桥镇、别拉洪乡与寒葱沟镇三个乡镇,总面积达5266.14公顷。建设内容涵盖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地力提升和机电设备安装等五大工程。受寒地农时制约,项目必须在有限窗口期内同步推进多项工程,并实现两期无缝衔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听说要修渠整地,以后浇水不犯难、走路不沾泥,地更有劲,收成肯定一年比一年好。”村民张福禄站在项目公示栏前,话语中满是期待。从零星田块到规整良田,从靠天灌溉到科学用水,项目经理杨国军耐心向老乡解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个系统活儿,先整平地块,让农机下得去田;再调土壤酸碱,给土地‘加营养’;表土剥离回铺,保住肥力不流失。配套水利电力,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我们所做的这些啊,为的就是让咱们的粮仓越来越稳。”

然而,施工刚一开始,现实难题便接踵而至。作为抚远产粮核心区,这里四季农事不停,春种、夏管、秋收,一环扣一环,施工与农时“争地”成了最大挑战。项目生产经理张明日每日巡田,细心记录稻谷与玉米的生长节律。为避让农事,施工计划被精细拆解,化整为零,大工期变成“插缝”小节点,零散地块整合为四个集中工区。“我们抓住十月秋收后、上冻前约二十天的‘黄金窗口’,全力推进渠系建设与田块整治。”张明日介绍。项目团队借助搭载北斗系统的卫星平地机,作业精度达到±3厘米,效率提升30%。在赶工的同时,他们始终坚守黑土保护的底线——施工前剥离表土、妥善保存,完工后及时回覆,最大限度守护土壤生机,不误春耕、不损地方。

这边“农时关”刚过,原材料供应的“拦路虎”又出现了。本地建材稀缺,砂石、预制矩形槽得从几百公里外的佳木斯、同江等地运来,如果碰上冬季大雪、夏季暴雨交通不畅,一不小心工地就可能“断粮”。物资负责人姜楠看着令人忧心的砂石库存,一边抓紧联系对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供砂、保证石材优先供应,另一边提前锁价多家供应商,签下长期供货协议,提前储备砂石、预制矩形槽等原材料,避免天气、封路等原因造成项目停工,望着一车车砂石料入库,他脸上的愁云终于消散。

在和村民并肩“战斗”的日子里,项目党支部成了田埂上的“主心骨”。面对部分村民最初的疑虑,党支部书记杨俊峰带领党员挨家走访、倾听诉求、化解心结。他们在田埂边“开课”,每周与村干部、种植大户沟通进度、解释工序:“现阶段先修不影响耕种的辅路与涵管,秋收后再集中平整、回土,两头都不耽误。”真诚的沟通渐渐消融顾虑。项目部还协助修建村路、疏通沟渠、翻新村委会,联合政府慰问困难家庭。村民们的态度悄然转变,自发为项目部送来锦旗,上面写道:“清淤疏渠护农田,央企担当解民忧”——这是黑土地最厚重的认可。

如今,再次站在抚远的田野上,已可想象建成之后的景象——新修的灌溉渠如银练蜿蜒,清水依闸缓缓入田,抗旱排涝能力大幅提升;田块方正、地力肥沃,黑土飘香;田间道路宽阔平整,农机畅通无阻。这座正于黑土地上“生长”的高标准农田,正在将“粮田变良田”的愿景,灌入沉甸甸的稻穗、染成金灿灿的玉米,为抚远的大地农业,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新画卷。

来源:中交一航局 通讯员:陈晓闯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