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最美教师”姜德生院士:守大国重器 育时代之才
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德生光荣入选。他不仅攻克光纤传感技术难题,更培养出一批批行业领军人才。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孜孜不倦的“追光者”。
在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姜德生院士团队开发的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桥梁、隧道、机场等重大设施的安全状况,为工程加载“神经系统”。这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
全国最美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姜德生:首次实现了在一根光纤上面,做超过10万个(传感器),而且传输损耗基本上跟光通讯相接近,所以在很多危险场合里面,像煤矿、石化、易燃易爆的这个场所里面,它本质安全,它的容量也非常大。
光纤传感器,能为大国重器筑起一道安全可靠的屏障,但关键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1978年,姜德生将一间石棉瓦盖的库房当成自己的实验室,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传感器――光纤风压计。而那时,“光纤传感器”这个名词才刚从国外传入中国不久。
全国最美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姜德生:有一个解调的器件,全世界只有美国一家公司他能够生产,但他卖得价格很贵,他说你买一个是2万美金,你买1万个,我也是2万美金。
面对“卡脖子”的憋屈,姜德生毅然带队攻坚,三年后成功研发出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核心光器件。在2006年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火灾报警系统国际招标中,姜德生团队以20公里无中继监测、不到20秒的报警响应,及成本仅为国外三分之一的绝对优势中标,从此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
全国最美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姜德生:这种竞争你一定是要有你自有技术的竞争,你才能有优势。你仿制人家的,你永远打不过他。
如今,团队已开发出30余种光纤传感器,形成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其中,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已覆盖全国所有战备油库、90%以上大型商储油库及3万公里隧道。但最令姜德生自豪的是,他培养出3位院士、100多位行业骨干,建成了我国光纤传感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平台和最大人才基地。尽管年过七旬,他仍坚持带领学生深入隧道、高架甚至矿井一线,在实战中培育人才。
姜德生院士团队成员、武汉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岳丽娜:传感光缆怎么埋到路里面去,试了很多个方案,我们在他身上学到的就是永远不放弃。
全国最美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姜德生:(希望)光纤传感能够得到规模化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这么大规模的基建,安全必须要有科技手段,只要把规模化做起来了,一定能够得到更快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唐清辉)
